第十九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19th MIF)在本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成功舉辦。本屆MIF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展會期間共舉辦了超過四十場論壇、會議和推介會等活動,進行了超過一千五百場配對交流及展場項目洽談,簽約項目超過一百三十個。正如有關媒體報導所認為的那樣,本屆MIF可謂是碩果累累。
此前MIF已經連續舉辦過十八屆。任何一項活動,隨著舉辦次數的增加,其新奇性和吸引力一般都會呈下降態勢。經濟學裏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或邊際收益遞減”。以中國內地的情況來看,從一九八三年的除夕之夜開始舉辦、被稱為“中國人的年夜飯”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近幾年也呈現出了吸引力下降的態勢,內地民間甚至出現了有一定強度的“取消春晚”的呼聲。還有那個從一九五七年就開始舉辦、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歷史、被稱為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原名“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二零零七年四月被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廣交會,現在的影響力或吸引力也似乎有點像俗語所言,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以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之大、發展速度之快,且由過去的“出口”轉為了現在的“進出口”,尚不能持續提升廣交會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此可知澳門要想維持在已舉辦過十八屆的基礎上MIF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已屬不易,如要想再提升MIF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難度會更大。令人欣喜的是,本屆MIF的主辦者們做到了這一點,從多個方面來看,都可以說本屆MIF的效益與以往各屆相比有了明顯提升。
本屆MIF的效益與以往各屆相比因何能有明顯提升?筆者認為,除了主辦者們爭取更多客商參展、豐富展覽內容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凝練展覽方向、打造展覽特色,使得MIF有了更加鮮明的定位與特點。與以往各屆相比,本屆MIF在推進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支援及配合特區政府建設“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和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這“三個中心”方面,做得更好了一些。本屆MIF不僅設有“葡語國家企業展區”,還新增設了“葡語國家食品及飲品展示館”,邀請了來自多個葡語國家的參展商,分別向與會者展示了各自生產的葡萄酒、橄欖油、餅乾、蛋糕、果醬、大米、煙熏香腸以及乾果等特色食品。另外,本屆MIF還舉辦了“葡語國家商機對接食品、飲品交流會”、“第四屆江蘇-澳門‧葡語國家工商峰會”、“福建-澳門-葡語國家經貿交流會”等多項活動,來進一步打造和凸顯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的形象和特點。
對於本澳的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近日坊間也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將澳門發展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中心,因為沒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基礎因素相配合,整個構思比較牽強,實現的機會不大。這種觀點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本澳的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確實難度很大。但因為本澳的規模小、很多產業缺乏基礎、多種資源匱乏,因此如果非要以“天時地利人和等基礎因素”來衡量,很可能就會是“未戰先敗”,會認為以澳門的現實條件來看,澳門是“一事難成”。 而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是目前澳門“經濟突圍”的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選擇(最為合理的選擇可能只有上帝才知道),“世上本沒有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如果不走,很可能永遠沒有路”。
第十九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也給將要在明年舉辦的第二十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增加了新的難度。下屆MIF要想能繼續提升效益需要主辦者們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筆者認為,本屆MIF進一步凝練了展覽方向、打造了展覽特色,使得MIF有了更加鮮明的定位與特點,可謂是有了“精選”;而要想能夠繼續提升MIF的效益,下屆MIF或許可以考慮“細做”,即在較為充分地調研中國內地和葡語國家企業與民眾的需求的基礎上,對每一個參展企業、項目、商品等,都對可能的需求方作出評估,有方向性地進行推介和撮合,以最大限度地增進最可能的交易各方的相互瞭解、交流、交易或合作的可能。只有參展商和觀眾們獲得了更好的滿足,MIF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件事做起來很難,但需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時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