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本月十二日在廣州開幕,這顯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已經走過了十一個年頭,現在又回到了當初舉辦“第一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的廣州市舉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又開始了新一個週期的征程。在過去的十一年裡,“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正如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所指出的,前九屆泛珠經貿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一點九五萬個,簽約金額三點七六萬億元,一批跨省區重大合作項目加快推進,促進區域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同時,泛珠合作推動與港澳緊密合作邁出新步伐,落實CEPA及其補充協議,加強內地省區與港澳地區在經貿往來、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教育醫療、海洋管理以及社會文化等領域合作,去年內地九省區與港澳貿易總額更突破三千億美元,比二零零四年增加兩倍以上,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跨境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因此可以說“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成就斐然。
但如同很多事物都會呈現出“邊際效用遞減”的情況一樣,“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也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能取得的成就會逐漸呈遞減狀態。如何才能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讓這一合作機制“經久不衰”,長時間地發揮出較為理想的效益,是擺在“九加二”合作各方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本屆論壇上,各方代表也在為解決這一問題而獻計獻策。廣東省省長朱小丹在論壇上發表了“泛珠區域積極參與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演講,認為積極參與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夠進一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並為此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構建統籌合作機制;二是建設綜合交通大通道;三是擴大經貿和投資合作規模;四是密切社會文化交流合作;五是提高旅遊合作水準;六是推進海洋領域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何立峰也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要著力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二是要著力提高產業協同發展水準;三是要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四是要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五是要注重與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的交流互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實現互利共贏;六是要著力構建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則認為深化進一步深化合作應該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從以產業間分工合作為主逐步轉向以產品價值鏈分工為主;二是從資源要素互補式合作逐步轉向創新發展互助式合作;三是從以GDP增長為主導逐步轉向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區域合作;四是從鬆散型合作逐步轉向機制化合作。其它各省的省長們對這一問題也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借主持“第十屆泛珠大會高層論壇”的機會,也對澳門如何進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思路做了介紹,他透露澳門特區政府目前正在籌劃這樣一些安排:一是將部署設立中國與葡語國家雙語人才、企業合作與交流互動資訊共用平臺,以全力加快中葡語言、企業管理人才的培訓,增強內地企業對葡語國家的潛在合作夥伴最新狀況的及時瞭解;二是會組織更多的泛珠和澳門的企業家共赴葡語系國家考察和投資,拓展企業合作的商機;三是以澳門特區的旅遊推廣等仲介優勢,大力配合、支持內地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旅遊合作;四是進一步辦好澳門特區內的國際性品牌展會,全力支持泛珠省區企業,借著澳門會展平臺拓展國際市場,大力鼓勵支持葡語國家的商務代表、企業家直接到訪泛珠地區,以今次論壇為例,也組織了一批葡語國家的代表專程參與;五是將研究如何配合國家政策,協助內地企業能在市場運作的原則下,到葡語國家設立境外經貿合作區。
平心而論,以上朱小丹、何立峰、張來明的觀點都有道理,但基本都是在宏觀層面和政府層面上來討論如何進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而在過去的十一年裡,在政府層面上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相對進展較快,而在企業層面上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相對滯後,泛珠三角區域內的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因為企業才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經濟合作的最終效果,還是應該要通過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才能夠得到更好的表現和發展。而崔世安所介紹的五點安排,基本都是圍繞著企業所進行的,能夠更好地明確政府的角色和體現政府的服務職能,因此可以說相對而言崔世安的觀點應該是更具有合理性,也更為務實和具有可操作性。希望崔世安的這些觀點能夠得到其它“九加二”各方政府的重視,重視轉變自己的職能,成為“經濟合作”的“服務者”而不是“主要演員”,讓更多的企業能夠成為“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主角,那樣才能更好地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防止“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邊際效用遞減”。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