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本澳的人才培養應「有的放矢」

2014年3月26日    即時資訊

在本月廿一日中聯辦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十二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精神傳達會」上,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希望在場人士能夠努力發展愛國愛澳旗幟下的廣泛團結,帶頭弘揚顧大局、重和諧、講團結的優良傳統,發揮好政府與居民聯繫溝通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增進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相互溝通和瞭解,保持澳門政通人和的良好社會氛圍,齊心協心促進澳門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支持配合特區政府謀劃長遠,用足用好中央各項支持政策,幷著眼長遠,配合特區政府抓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高度重視培養鍛煉年輕人才,爲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確保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行政長官崔世安在會議上發言時也表示,特區政府會大力推進特區人才培養。崔世安認爲要培育特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確保特區「一國兩制」實踐不斷向前發展,關鍵在加快和加大特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將積極推動人才培養工作的長效制度建設,科學規劃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同時,與社會各界共建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促進人才競爭成長,幷在祖國和特區的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多種跡象顯示,目前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本澳的「人才培養」。在二零一一年特區政府投入五億元澳門幣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以每人定額資助五千澳門元的方式支持澳門居民持續進修;特區政府在本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也增加了構建本澳「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內容,特首在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會努力構建家庭、學校、政府、社會聯動,短、中、長期政策和資源配套,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與精英培養互補的人才培養社會系統;會逐步建立人才培養的各項制度,促進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構建;會考慮成立直屬行政長官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科學規劃人才培養的長遠發展;以及區分各類人才的特點,明確不同層次和類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爲有效選拔人才和最佳使用人才提供依據;會繼續推動社會工作、物業管理、旅遊等行業的專業人員認證制度,拓寬各行業專業人士的發展空間;會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制度,在實踐中發現、評價、篩選和使用人才,尤其是加強青年的培養,將培養青年人才制度化,爲本澳優秀青年成長提供傾斜政策;會對本地人才培養效益顯著的機構和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以及有貢獻的各類專業或技能人才加大獎勵力度,促進人才競爭發展;會增大資源投放,適度提高人才培養的公共開支在本地生産總值中的比例,保障本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實現;會研究啓動「精英培養計劃」、「專才激勵計劃」與「應用人才促進計劃」,會進一步推動大型企業,尤其是博彩企業提高本地雇員在各層次管理人員的比例,大力協助相關企業的基層員工提升自身價值;「吸引人才回流」;會建立與在外留學或創業的本澳人才聯繫機制,研究提供特殊待遇,吸引他們回澳服務和發展。而由特首親自出任主席的本澳「人才發展委員會」也已在今年一月正式設立;行政長官本月十九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旭等時,也表示特區政府重視人才培養,也必須做好此項工作,方可爲澳門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希望通過本澳高校與清華大學等內地高校的合作,將使澳門在教育、科研範疇上有所提升,也將讓本地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深造進修的機會。

但應該看到,雖然目前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也推出了多項具體措施來提升本澳居民素質,但因爲澳門規模小、産業發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少數幾個方向上力求有所突破,因此如果澳門只是重視全面性的「人才培養」,不能「有的放矢」,那樣本澳的「人才培養」可能對本澳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難以出發揮明顯的作用。

說的更爲具體一點,就是「人才」可以有多種類型,例如可以有理論研究型人才、發明創造型人才、推廣應用型人才、組織協調型人才等,也可以有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銷售型人才、服務型人才等,還可以有政治人才、經濟人才、科技人才、教育人才、文藝人才、體育人才等等。泛泛地說,可以說各類人才在澳門都應該能有「用武之地」,澳門也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但由於本澳規模較小,各類人才如果像「胡椒麵」一樣散佈在本澳的多個領域,不能夠形成規模效益,對澳門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能幫助也不會太大。所以特區政府在本澳的「人才培養」方面,可能也需要「有的放矢」,集中若干個重點領域,來重點培養這幾個領域內的人才,爭取在這幾個領域內能夠形成「人才的規模效益」,通過這種「人才的規模效益」來提升這些領域的競爭力和推動這些領域的發展,這樣才能使本澳的「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有可能實現。

例如現在特區政府已將會展業作爲本澳實現「産業適度多元」的主要突破口之一,近些年本澳會展業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但會展業也是一個高度專業化且在本澳人才奇缺的産業,澳門管理專業協會所做的調查顯示未來五年本澳會展業每年將會有10%的增員需求,共需增聘2800名。如果依靠一般性的「人才培養」,澳門的「人才培養」可能不能對澳門會展業提供有力支撐,從而影響澳門會展業競爭力的提升;而如果特區政府能夠有所則重地支持培養會展業方面的人才,讓「人才」不會成爲澳門會展業的「短板」,那樣本澳會展業才能夠實現更好的增長。

李季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