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變澳門經濟的「一業獨大」即澳門經濟主要依仗於博彩業的狀況,推進澳門的「產業適度多元」,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澳門各界多年來一直在辛勤探索新的產業方向,會展業被認為是適宜在澳門發展的產業之一。近些年特區政府實施了多項舉措如「優化會展活動激勵計劃」、「推出國際會議及專業展覽資助計劃」、「舉辦活力澳門推廣周活動」等來幫助業界發展;中央政府也通過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關於加強會展業合作協議》等,以及支持和配合澳門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和展覽會、協助將內地的一些有較大影響力的會展活動移植到澳門舉辦、對內地有關人員來澳出席會展活動提供便利、支持澳門建立葡語國家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商品集散中心和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等措施來幫助澳門會展業發展。在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通過業界的具體努力和操作,目前本澳會展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一些大型會展項目如「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論壇」、「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MIECF)」、「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亞洲國際博彩娛樂展(G2E ASIA)」、「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澳門)國際遊艇進出口博覽會」、「澳門公務機展」等在澳門的定期舉辦,正在為澳門發展成為「會展之都」奠定基礎,並起到了「築巢引鳳」的作用,由企業及協會主辦的各類專業展,尤其是商貿型的展覽紛至遝來,活躍了澳門的會展市場。
但也如一些業界人士所分析的那樣,本澳會展業存在著「產業兩頭在外」、「人力資源不足」、「直飛航班較少」、「會展業發展時間不長」、「欠缺基礎和經驗」、「會展國際網絡不全」等不足,因此本澳會展業發展註定要經歷一個較長的發展時期,很難能「一蹴而就」,「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那種指望本澳會展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成長為澳門支柱產業的想法應該不太現實。澳門會展業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默默耕耘」,然後才能「厚積薄發」。
好在經過這些年的辛勤努力,目前本澳會展業似乎已經顯示出了一些「厚積薄發」的跡象。日前,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出版的《會議與展覽統計(2013年第4季)》公佈了2013年本澳會展業的一些數據,從那些數據來看,在2013年本澳會展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各方圍繞著推動本澳會展業而付出的多年努力,起作用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在2013年本澳舉辦會議964項,比2012年的961項增長了僅多了三項,會議次數增長率僅為0.3%;但與會者總人次卻達14.1萬人次,比2012年的12.3萬人次多1.8萬人次,增長率達14.6%。這些數據顯示在2013年本澳的會議情況,雖然在澳舉辦的會議總數變化不大,但會議規模明顯增長。會議規模的擴大有助於提升會議的作用和影響力,吸引到更多的會議來澳舉辦。
會議規模的擴大也可以通過會議使用場地總面積體現出來。2013年在澳舉辦會議使用場地總面積為49萬平方米,比2012年的35.7萬平方米增長13.3萬平方米,增長率達37.3%。
而在展覽方面,2013年在澳舉辦展覽66項,比2012年的61項僅增加5項,展覽次數增長率僅為8.2%;參展商總數也略有下降,2013年的參展商總數為5887,比2012年的6590減少703,下降率為10.7%。但展覽的入場觀眾次數、和專業觀眾總數都比2012年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長。2013年本澳展覽入場觀眾總人次達189.3萬,比2012年的149萬多40.3萬,增長率達27%;專業觀眾總數為12.2萬人次,比2012年的近8萬人次增長了約4.2萬人次,增長率達52.5%。展覽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吸引入場參觀人次的多少,展覽自身的影響力則主要體現在專業觀眾的多少。2013年在澳舉辦的展覽的入場觀眾人次和專業觀眾人次分別取得了27%和52.5%的增長,顯示無論是澳門展覽業對澳門其他產業的帶動性,還是澳門展覽自身的影響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而以展覽的場地使用情況來看,雖然在2013年來澳參展商總數有所下降,但在澳舉辦展覽的使用場地總面積為34.3萬平方米,比2012年的33萬平方米多了1.3萬平方米。這顯示來澳參展商的平均展覽規模有所增長。這可能也說明,對適合來澳參展的商家而言,他們正在逐漸提升自己來澳參展的規模。
所以雖然不能說在2013年本澳會展業已經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發展,但以2013年在澳舉辦會議的與會者總人次增長14.6%,會議平均規模明顯擴大,在澳舉辦展覽的入場觀眾總人次增長27%,專業觀眾總人次增長52.5%,參展商平均展覽規模擴大等情況來看,或許可以說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目前本澳會展業正在「厚積薄發」。
‧李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