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橫琴發展澳門項目評審委員會在澳舉行了「項目介紹」工作會議,邀請五十三個擬落戶橫琴的澳門項目申請人進行了投資項目的介紹,這些項目涉及的行業有旅遊休閑、物流商貿、科教研發、文化創意、高新技術、醫藥衛生、金融服務及綜合等。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在會議期間向媒體透露,橫琴發展澳門項目評審委員會會在本月完成評審工作,之後將向橫琴方面推薦合適的項目,而評審的標準不是主要以投資規模爲標準,而是以適合橫琴發展、推動橫琴與澳門共同發展、爲區域旅遊休閑發展提供空間等爲優先考慮,特別是帶動澳門中小企進入園區的項目排序會比較較前。受邀列席此次會議的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當時也表示,對有些投資計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通過這次評審,粵澳合作産業園發展會進一步加快,包括進一步完善政策,特別是優惠目錄等均會加快,希望盡快爲澳門産業多元發展提供相應服務及空間;橫琴過去四年主要做基建配套、環境打造、政策營造等,現在越來越具備條件,希望與特區政府一起選擇好的項目;橫琴方面對進入園區的澳門項目數量不會設限,由於此次介紹的五十三個項目用地已達五點三平方公里,大大超出粵澳合作産業園的土地面積,故珠澳雙方在用地和投資等方面都會有彈性協商。
這次會議給人帶來了一些欣喜。因爲這次會議的一些跡象顯示,有關方面可能已經走出了某種誤區,目前已是在按照一種更爲合理或妥當的方式來處理「橫琴開發」和「粵澳合作」。
二零零九年公佈的經國務院批准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將橫琴的功能定位是「三個有利於」:第一是「有利於構建港珠澳緊密合作的新載體」;第二是「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維護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第三是「有利於共建珠澳國際都會區」。《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對橫琴的這種「功能定位」讓本澳各界當時對「橫琴開發」充滿了期待。但後來「橫琴開發」的實際進程,卻讓本澳市民對「橫琴開發」的失望感漸增。尤其是有關方面爲橫琴島上的「粵澳合作産業園」制定的入園條件「公司註冊資本金不少於一億元人民幣」、「投資商務及金融服務的投資強度須達每萬平方米兩億元人民幣,年稅收須達每萬平方米柒仟伍佰萬元人民幣」、「投資休閑旅遊、文創、高新技術的投資強度須達每萬平方米一點五億元人民幣,年稅收須達每萬平方米兩千五百萬元人民幣」等,更是讓本澳各界感到了陣陣涼意。有關方面當時爲「粵澳合作産業園」制定的以上入園條件,似乎是想要讓進入「粵澳合作産業園」的企業,都是「高、大、全」。
知道內地文革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高、大、全」的來歷,內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推出的一些文藝節目如「八大樣板戲」等,對其中的正面人物都要求要「高、大、全」,即必須是「形象高、本事大、十全十美(沒有缺點)」。然而現實中這種「高、大、全」的人物幾乎不存在。所以內地文革期間的文藝節目被人認爲主要的缺點就是「假、大、空」。而有關方面想讓進入「粵澳合作産業園」的企業都能夠「資金雄厚、科技領先、競爭力強」這聽起來是好事,但實際上那樣「高、大、全」的企業在現實中也是很少的。如果拘泥於這些條件來選擇批准進入「粵澳合作産業園」的企業,那樣「橫琴開發」很可能就會從初期的「一塊熱土」逐漸淪爲「一個棄兒」,在上海自貿區實行的給企業更大的投資和經營自主權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的競爭下,逐漸被邊緣。
好在這次「橫琴項目介紹工作會議」顯示,有關方面目前可能已經走出了「高、大、全」的誤區,而採取了更爲合理的方式來看待和甄選澳門項目,也願意讓澳門企業更多和更大程度地參與「橫琴開發」。這無論是對「粵澳合作」、還是對「橫琴開發」、或是對「澳門發展」,肯定都是好消息。當然對澳門企業來說,「走進橫琴」只是第一步,今後還要在橫琴「站穩腳跟」和「發展壯大」,還會面臨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但相信通過本澳商界精英們的努力,澳門企業一定能夠表現出「給我一點空間,還你一個驚喜」,讓世人更多地看到澳門企業和澳門企業家的丰采。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