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民政總署主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協辦的「二○一三嘉模講壇――鶴鳴濠江」將於十一月十六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三十分在氹仔嘉模會堂舉行。講座由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主講,分別講述「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發現和研究概說」與「考古研究與文物收藏」,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徐天進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現任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他先後參加陝西耀縣北村遺址、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等遺址的田野發掘工作。長期主持陝西周原遺址、周公廟遺址的發掘,「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研究」專案成員。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專案──「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商周青銅器的整理與研究」。
第一場的講題為「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發現和研究概說」。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它是紅銅和錫、鉛的合金,也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具有熔點低、硬度大、可塑性強、耐腐蝕、色澤光亮等特點。此場講座的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青銅時代的定義、中國青銅時代的起止時間及特徵的介紹;二是對中國青銅器的發現及研究概況的述評。而發現的內容則以田野考古學傳入中國之後的發現為主,通過對青銅器、銅器作坊遺址和礦冶遺址三個方面的重要考古成果的介紹,勾劃出中國青銅時代的基本輪廓。
第二場講座題為「考古研究與文物收藏」。學術研究是收藏的前提或基礎,文物的收藏與考古研究有着重要的聯繫。在龐大的收藏隊伍中,收藏者行為相同,目的各異。如何樹立正確的收藏理念,怎樣體現收藏的價值和意義?如何把收藏行為變成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健康方式和有效途徑有哪些?講座通過一些考古研究和一些收藏家的實例介紹,討論收藏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對大家如何收藏、怎樣善待自己的藏品提供一些借鑒。
出席各場講座的觀眾可於當日以八折優惠價購買民署文化康體部之出版物。為增加市民對中國考古歷史文化知識的興趣,出席系列講座達到一定次數的觀眾,將可獲得由民署與各協辦機構,即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澳門大學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頒發的證書、購書禮券,另免費獲贈精美書籍一冊。
為方便市民到達會場,講座舉行當天設有專車,免費接載市民往返八角亭巴士站及氹仔嘉模會堂,出發時間為下午一時二十分。當日講座所用語言為普通話,費用全免。第一場講座的時間由下午二時至三時四十分,第二場講座則由下午三時五十分至五時三十分,歡迎有興趣人士或團體參加。預留座位或查詢可致電8988 4000或8394 3782,亦可登入民署網上報名系統報名www.iacm.gov.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