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組織而言,機遇都是獲取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閩南語名歌《愛拼才會贏》中有歌詞「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其中的「天注定」就是指「機遇」。但即使有了「機遇」如果不能够「抓住機遇」,「機遇」也就不會對個人或組織的成功提供幫助,而必須是「有準備了」才能够「抓住機遇」,所以人們又常常會說: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
上月三十日在澳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十》即「CEPA補充協議十」,對澳門企業和澳門市民來說就是一個「機遇」。該補充協議使得內地在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向澳門放開市場,不僅在法律、建築、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房地産、市場調研、技術檢驗和分析、人員提供與安排、建築物清潔、攝影、印刷、會展、筆譯和口譯、電信、視聽、分銷、環境服務、銀行、證券、醫院服務、社會服務、旅游、文娛、體育、海運、航空運輸、公路運輸、貨代、商標代理等二十八個服務貿易領域裏在原有的開放承諾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了澳門服務提供者進入內地市場的准入條件,也放寬了澳門業者在內地的股權限制、經營範圍和經營地域的限制等;同時,還新增加了複製服務和殯葬設施服務的開放承諾。這一補充協議,爲澳門企業或澳門市民進入內地發展進一步消除了障礙或者說是提供了便利。
其實不單單是「CEPA補充協議十」,從CEPA到其後的所有補充協議,都是在不斷地减少或取消內地對來自澳門的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幷逐步實現內地與澳門的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雙方貿易投資便利化,使得內地與澳門這一個國家之內的兩個單獨關稅區之間能够建立起類似自由貿易夥伴那樣的關係。或者通俗地講,就是CEPA及其補充協議是要使內地這個大市場在貨物、服務和投資方面都向澳門企業和澳門市民「將門開得越來越大」,是要讓澳門企業、澳門的服務提供者和澳門資金能够在空間上很方便地進入內地去「一展身手」。
但是從業界的反映和實際成效來看,可能還很難說目前CEPA及其補充協議已經取得了較爲理想的成效。因爲目前澳門産品和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市場上所取得的市場份額或市場銷售額還不是很理想,從空間意義上來看,很多澳門企業、澳門服務提供者和澳門資金還主要是在澳門,還沒有充分利用CEPA及其補充協議來「走進內地」。
例如根據澳門經濟局所公布的統計數據,在貨物貿易方面,在二零零四年元旦時可享受以零關稅進入內地的澳門産品僅爲二百七十三項;而在目前,可以零關稅進入內地的澳門産品已達一千二百八十三項。在二零零四年以零關稅輸往內地的澳門産品總貨值僅爲一百八十三萬澳門元,而在二零一二年這一貨值已達一億澳門元。這看起來似乎是CEPA及其補充協議對本澳産品出口內地提供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但這種作用可能是因爲零關稅産品種類的不斷擴充而導致的;而CEPA及其補充協議的本意應該是要促進每一種澳門産品都能够不斷擴大在內地的銷售。另外到目前爲止澳門經濟局已發出了四百三十五張「澳門服務提供者證明書」,但有「澳門服務提供者證明書」未必一定會到內地去開展業務,而目前究竟有多少「澳門服務提供者」主要是在內地開展業務?他們在內地的總年營業額大致爲多少?在這方面還缺少相應的統計數據。
直觀來看,目前澳門企業或個人在空間上「進入內地」在內地開展業務的情况還不是很多,本澳産品利用「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進而「做大做强」成爲中國著名品牌的情况也不顯著,所以可以說「CEPA及其補充協議」給本澳所帶來的「機遇」尚未被本澳企業或澳門市民所充分利用。究其原因,筆者認爲可能是本澳企業或市民依然滿足于「在澳發展」,對「進入內地」或「占領內地市場」重視不够也準備不足,所以就未能很好的「抓住」或利用這一「機遇」。當然「在澳發展」也能够「活得很滋潤」自然也很好,但只是中國內地這個巨大的讓很多國外企業都垂涎不已的市場却未能被本澳企業或本澳服務提供者或本澳投資所充分利用,那總是讓人感覺有點遺憾的事情。•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