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基金會發布的消息得知,由澳門數學教育研究學會所組織的澳門代表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二零一三年第三十八届美國高中數學競賽國際邀請賽中,擊敗了多國對手,奪得國際組亞軍。澳門代表隊是從二零零九年開始參加這項賽事,參賽初始在二零零九年就榮獲此項賽事國際組第一名,此後在二零一零年又與中國隊幷列此項賽事國際組總分第一名,今年又獲得了此項賽事國際組亞軍。
看到這一消息時,令筆者感到即意外又興奮。意外是因爲美國高中數學競賽國際邀請賽是一項極富盛名的賽事,能在這樣的賽事中取得好名次,其難度不低于在奧運會上獲得獎牌。澳門目前還不是國際奧委會成員,澳門的體育運動員還不能在奧運會上去爭奪獎牌;但估計,以目前澳門的體育競技水平來看,即使澳門的體育運動員能够參加奧運會,能够獲得獎牌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而澳門每一届中學生總人數一般只有幾千人,從區區幾千人的學生中選拔出隊員參加美國高中數學競賽國際邀請賽且能够獲得好名次,難度太大了。或許從澳門隊與中國隊的對比上更能够看出這種難度,中國隊是從幾百萬學生中選拔隊員,澳門是從幾千學生中選拔隊員,但澳門代表隊所取得的成績却基本能與中國隊相提幷論,這樣的成績,自然應該能讓澳門人感到既意外又興奮。
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本澳學生幷不是僅在數學這一科技領域的國際競賽中取得過好成績。僅在二零一二年,就有澳門中學生代表隊在愛沙尼亞塔林舉行的由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十三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奪得一枚銀牌、三枚銅牌、一個榮譽獎;澳門學界代表隊在天津市舉辦的「第十二届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得兩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等等。可見以科技競賽成績所反映出的情况來看,與其它地區相比,澳門青少年的科技水平應該幷不低。
但在爲澳門青少年科技水平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多多少少有一些擔憂,就是擔憂本澳科技方面的一些青少年「好苗子」,他們今後會如何在本澳發展?本澳能否爲他們提供出適當的發展崗位,讓他們能够既堅持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又能用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來爲澳門的發展做出貢獻?
其實在這方面已有過一些先例。例如,被譽爲目前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之一、現哈佛大學數學教授蕭蔭堂,在國際頂尖科學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學術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現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葉永烜,他們的青少年時代都是主要是在澳門度過的,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本澳基礎教育所培養出的國際級的大科學家。但以目前澳門的情况來看,這樣的本澳參與培養的國際大科學家如果來澳門,基本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所以目前本澳的一些青少年科技「好苗子」,今後在澳門能否有「用武之地」,也是一件讓人擔心的事情。近些年本澳雖然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城市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知名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不可否認,本澳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氛圍還不甚理想,本澳目前還沒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科學家,在整個科技界,也沒有相對比較領先的研究領域,更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科技産業或科技産品。以科技成果或科技産業所表現出的情况來看,澳門,還是一個「科技沙漠」。
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所以如果澳門長期維持在「科技沙漠」這種狀態,不僅本澳的一些科技「好苗子」今後在澳難以獲得較好的發展,而且本澳的永續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目前本澳在中醫藥和電子技術等領域裏也有一些比較領先的科技成果,但本澳的「科學技術」不應僅成爲論文、專著或獲獎證書,更應該要「轉化爲現實生産力」。特區政府和相關業界應該努力利用本澳的一些科技成果來發展出比較先進的産品幷成長出較具規模的産業,這樣才能使本澳的科技成果能够發揮出更大的效益,才能使本澳的一些科技「好苗子」今後在澳門能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促進本澳的「産業適度多元化」,才能使澳門在未來能够獲得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