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彩業以前長期是一個壟斷經營的産業。在1962至2002年期間,澳門以娛樂場(Casino)爲經營方式的幸運博彩業由當時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所專營,其它任何企業不得直接染指這一行業。但在本世紀初,原本就數量較少、規模較小的澳門製造業紛紛北移至廣東珠三角發展,而周邊地區對博彩業的「蠢蠢欲動」又使得澳門博彩業也面臨著潛在威脅,當時澳門可謂經濟前景黯淡。在那種背景下,當時的特區政府決定實行「賭權」開放,改變澳門博彩業的專營狀況,爲澳門博彩業引入競爭機制,用競爭來促進澳門博彩業發展,提升澳門博彩業的整體競爭力。正是因爲特區政府當時所制定幷實施的「賭權」開放,澳門現在才有了六家博彩公司,和衆多形態新穎獨特、內容豐富多彩的娛樂場。
對特區政府當時的開放「賭權」,最受影響的是當時專營博彩業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該公司就是現在澳門六家博企之一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但該公司的行政總裁何鴻燊當時對特區政府的「賭權」開放,卻說了一句可謂是經典的話,「共同把呢張餅做大」。
現在澳門「賭權」開放已超過十個年頭。當初對燊哥所說的「共同把呢張餅做大」可能還比較難理解,但現在回頭來看,不能不承認燊哥眼光准,看得深,看得遠。「賭權」開放之前的2001年,澳門幸運博彩總收益僅爲195億澳門元,而在2012年,澳門幸運博彩總收益達3041億澳門元,十一年間澳門幸運博彩總收益增長逾十四倍,可見澳門博彩業「呢張餅」確實已被「做大」。而在2001年,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雖然有澳門幸運博彩業的專營權,其幸運博彩總收益也僅爲195億澳門元;但在2012年,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的幸運博彩總收益達812.5億澳門元,可見在澳門博彩業「呢張餅」被做大的同時,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所得到的博彩業收益也在增長。
澳門「賭權」開放十多年的實際情況和燊哥所說的「共同把呢張餅做大」顯示,即使放棄專營權,引入競爭機制,只要「整張餅」變大,企業或個人依然有可能能獲得更爲理想的收益。燊哥的這句話對現在的澳門應該仍有啓示。
特首4月25日在立法會裏的一番表述:「2016年本澳將會有多個綜合項目落成,屆時需要大量人才,博企的招聘人資條件肯定優於市場,人才易錯配,會大量投入博彩業,相信屆時將會進一步拉緊中小企的人資狀況;在人才很可能會不足的情況下,現階段就應該未雨綢繆,在不影響本地人就業及向上流動的前提下,研究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帶動本澳經濟一同成長」,在本澳引起的「波瀾」至今未消,一些團體和人士對特首的此番表述「窮追猛打」,持續進行批判,幷要求政府解釋。逼迫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和特首本人都先後公開表態:政府對非本地生留澳工作既無定案亦無時間表,只會在未來在某些行業出現人才極度不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有關舉措,所研究的也幷不是所有非本地生畢業後均可即時申請留澳工作,而且即使未來有部分非本地生能獲得留澳工作,他們也不能獲得澳門居留權。
特首等的這些解釋能否有效還有待觀察。但就此事而言,至少應該說特區政府的初衷是好的,是應該值得肯定甚至給予贊揚的。特區政府的目的是想通過改善澳門的人力資源狀況來把澳門整體經濟「呢張餅」做大,這樣澳門才能有更好的未來,澳門民衆也才能有更爲美好的明天。但某些人可能是擔心這一措施會影響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們竭力反對政府考慮「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他們的反應也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如果今後澳門整體經濟「呢張餅」做不大,那些反對政府考慮「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的人其自身的利益也很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在某些方面,特區政府準備考慮的「吸納在澳學習的專才在澳服務」,與當年特區政府的「賭權」開放有類似之處。所以對特區政府的這一考慮,本澳市民可能也需要多想想燊哥當年的話:「共同把呢張餅做大」。(曉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