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線上消息:第二屆澳門文學節10日下午在澳門科技館開幕,開幕式上的舞獅表演讓觀眾驚歎不已,文學節將持續至16日。開幕式上,中國著名作家畢飛宇、韓少功暢談文壇熱點話題――文學全球化。
畢飛宇在2011年憑長篇小說《推拿》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此次在澳門文學節上將就《文學的感動》這個主題在澳門大學開講座。在開幕式上他向參與開幕式的30餘位中葡著名文學家展示了中國作家進行全球化創作的路徑,並用」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的理念來表達對全球化未來走向的理解。」全球化帶來的災難以及全球化的未來,老實說沒人會知道,可是我們都有中國人都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小說,《三國》,一上來就講了句很重要的話,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我們在合的問題上如此積極,如此才華橫溢,很可能20年或者50年之後我們的才華可能用在分上。」
韓少功是中國」尋根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同意畢飛宇對文學全球化未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判斷。他以中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也賣大餅和油條說明瞭分與合的糾纏性。他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全球化帶來的益處,對別國文化的瞭解有助於自身發展。」有時候我們瞭解另外一種文化,其實也是對自己更好的瞭解。我們如果瞭解葡萄牙文化,就會對中國文化有更多的瞭解。就像一個男人如果更多瞭解女人,他會對男人有更多的體會。相反,一個男人如果只知道男人,恐怕他對男人的理解是有很多誤解的,對自己也有很多誤解。我想這個東西它不是絕對對立的,不同文化互相滋養,互相激發,對本身文化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畢飛宇用以自身的創作歷程表達了中國作家參與全球化進程的懵懂。70年代末80年代初,整個世界的文學主要是歐洲和拉美優秀現代主義文學走進中國。畢飛宇表示,自己一開始進行創作的時候就是在全球化語境下,並未對自己在全球化視野中中國作家的身份有太多的概念。」像我,我開始文學創作的時候,我們對自身的文化、對自身的文學、對自身的小說、傳統和歷史知道的並不多。換句話說,當我們開始寫作的時候,一開始就是在全球化背景寫作方式下進行的,但是自己不知道,等我們知道的時候已經人到中年,才想起來我們是個中國作家。我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個中國小說家,我在用漢語寫作的時候,我已經過了四十歲。」
第二屆澳門文學節由葡語報章《句號報》、澳門文化局及澳門基金會合辦,將舉辦不同的研討會、書展、藝術展覽、音樂會和電影播映會。主辦方希望通過文學加強中國文學與其他國家文學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