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今(14)日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新聞發佈會上發佈了該院撰寫的《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貢獻。旨在推動大灣區建設發展,深化大灣區內外互利合作。
灣區的三大潛力領域及兩個優勢因素
趙萍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國際工商界對投資粵港澳大灣區持積極態度,九成以上受訪企業擬擴大或保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規模。調查顯示,50.77%的企業擬擴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41.54% 的企業擬保持現有投資規模;分別有58.64%、52.31%、39.13%的國際工商企業認爲,廣闊的中國市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産業體系是其投資粵港澳大灣區最主要的因素。
趙萍續說,國際工商界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成長潜力的三大領域是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和文旅産業。其中,在珠三角九市青睞於數字經濟産業,在香港看好綠色金融發展;此外,澳門特區政府發展文旅産業,提出“旅游+”概念,把旅游作爲帶動不同産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包括“旅游+會展、+體育、+文創、+電商”等,通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聯合舉辦跨境文化、節慶、賽事活動,開發跨境“一程多站”旅游産品。她說:“在澳門,“旅游+”將是國際工商界投資重點。”
當有記者問及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動因還有哪些?趙萍答,主要是政策和技術兩個因素,首先,灣區作爲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强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其中一系列的改革開放試驗區,形成了政策集成優勢,加上涵蓋多領域的支持政策,使得大灣區發展擁有多重政策叠加優勢。其次,灣區技術領軍企業雲集,科技創新能力强,使得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産業發達對國際工商界吸引力較大。
新聞發佈會上,趙萍簡要發佈了《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的主要內容:
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情况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對國際工商企業有較强的吸引力。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力度大。根據珠三角九市統計局、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21年,珠三角九市、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利用外資額分別爲1707.88億、8849.5億和307.68億元人民幣。
二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情高。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國際工商企業來自30多個國家(地區),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6大洲。除了粵港澳三地企業通過跨境投資參與大灣區建設,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企業主要來自新加坡、韓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開曼群島、英國、庫克群島和美國等。
三是國際工商界在大灣區投資範圍廣。外商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行業涵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等20餘個行業,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等萬億元級産業集群,以及數量衆多、類型豐富、體量龐大的銀行業機構。
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貢獻
國際工商界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就業機會的提供者、前沿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在推動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促進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優化升級。國際工商界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製造産業門類衆多、産業鏈上下游協同能力强的優勢,在大灣區積極布局全産業鏈,通過制定較高的供應鏈標準,助力大灣區製造業優化升級。2021年,珠三角九市先進製造業增值達到1.86萬億元人民幣。
二是推動大灣區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服務業快速發展。2021年,香港專業及商用服務行業、金融服務業受國際工商界歡迎,兩者利用外資占比達到84%。國際工商界投資澳門地區主要集中在博彩業、保險業和銀行業,3個行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比爲83.43%。國際工商界投資珠三角九市的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行業,三者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比爲53.88%。國際工商界通過對接國際金融規則和標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朝著高度國際化方向發展。
三是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國際工商界創新資源豐富,在裝備製造、空間、生命科學與健康、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領域具備技術優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大灣區科技發展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爲新支柱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