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澳門中醫藥學會主辦的“中醫藥傳承發展論壇暨專題學術講座”近日在澳門舉辦,各地中醫藥行業專家齊聚,共同探討中醫藥發展經驗,見證中醫藥創新成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馮淬靈在會上以《中醫藥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報告中,從後疫情時代人們面臨新冠、流感等重大威脅切入,詳述中醫藥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重大價值。並稱連花清瘟應對呼吸道傳染病有源自三朝名方、歷經三次疫情驗證、展現三重功效。治感冒、治流感、治新冠及發揮三重作用四大特點,尤其在發揮三重作用中指出對降低密接人群核酸陽性率;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症狀持續時間,及降低轉重症率三重作用。
馮淬靈指出,中醫藥抗疫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西元前243年到西元1911年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共發生有史可查的瘟疫352場。在戰勝瘟疫的過程中,中國傳統醫學沒有一次缺席。當前,傳承創新兩千年中醫藥抗疫歷史經驗,應對後疫情時代的疫病威脅成為重大課題。
馮淬靈教授指出,2009年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間,連花清瘟治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循證醫學研究發現,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緩解流感症狀,特別是退熱和緩解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狀方面療效顯著,該研究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自2020到2022年,為應對新冠病毒及變異株暴發流行,連花清瘟開展了多項基礎與臨床研究,形成了“細胞-動物-臨床”完整證據鏈,取得了中醫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和世界多國的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註冊批文。
馮淬靈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連花清瘟應對呼吸道傳染病的四大特點:一是源自三朝名方。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麻杏石甘湯,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銀翹散,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治疫證用大黃經驗;二是歷經三次疫情驗證。2003年SARS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20-2022年新冠疫情;三是展現三重功效。治感冒、治流感、治新冠。四是發揮三重作用,在三重作用中指出,連花清瘟具有降低密接人群核酸陽性率;改善臨床症狀,縮短症狀持續時間,提高核酸轉陰率,縮短核酸轉陰時間;防重症作用:降低轉重症率三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