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國際的層面上,畢志健先生站高立遠,盤活了海內外的商貿互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文化、創新等領域的交流合作。2011年,他代表澳門廣告商會承辦了第16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2014年至2016年,他承辦了澳門唯一的專業國際電子展覽——澳門國際電子展,展會集合了賽格、創維、康佳、雷柏等多家最優秀的電子製造和貿易企業,是國際最權威的綜合性專業消費電子展之一;2017年至2019年,他舉辦了澳門國際創新節,以“創新”為主題,僅在2018年就吸引了十多個國家或地區30多位行業領袖、大咖齊聚一堂,進行主題演講、高峰論壇或行業對話,將是次活動辦成了一場科技、商業、創新的國際盛會,旨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行業交流和推動行業發展;2018年至2019年,他舉辦了澳門國際廣告節,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業界代表和大咖齊聚澳門, 打造了一場亞太區傳媒峰會和營銷盛事;2018年至2020年,他籌辦了世界僑青高峰論壇,更在2021年成功承辦了亞洲廣告會議……
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高度重視文化自信工作,畢志健先生亦抓住時機,自2011年開始在內地組織各類型的文化產業活動至今,創新式地推出了“澳門文創館”,分別在廈門、深圳、義烏、杭州、重慶等地舉辦,為澳門文創產業以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03
粵澳聯動,雙城一家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合作區將建設成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亦為會展行業帶來新發展機會。
畢志健先生亦十分看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在“粵澳文旅會展融合發展機遇”為主題的研討論壇上,他曾發表自己的看法,認為對於粵澳文旅會展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業界要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三個方面把握發展機會,借助國際展會機會,引進國際品牌和葡國產品,通過中醫藥等中華文化將澳門品牌引入橫琴。
“運用‘一中心’,可打造國際文旅創意論壇。橫琴深度合作區能補充澳門土地資源不足,延伸澳門旅遊元素,外籍人士進出橫琴更便利,使深合區成為國內與國際交匯點;建議以‘一會兩地’的形式舉辦國際文旅創意活動,吸引更廣的高端旅客客源,有助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的建設。”畢志健先生介紹道。
“在‘一平台’方面,適宜舉辦國際消費品展。橫琴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海關管理措施,相當於把澳門的自由港優勢延伸到內地,進口貨物進入橫琴實施備案管理,澳門特區政府可在深合區舉辦國際及葡語國家食品及消費品展覽,引進更多國際品牌,讓他們檢測到內地市場的反應,結合澳門自由港及低稅制的優勢,有力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而‘一基地’則便於舉辦中醫藥科技創新大會,澳門可在橫琴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吸引內地醫廠選擇將國際總部落戶澳門,吸引國際人才,推動內地中藥材、中成藥進入國際市場。”展望粵澳的未來,畢志健先生信心滿滿。
不過,新事物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摸索的過程,特別是深合區面臨著社會制度、語言、文化風俗、經濟環境等差異,雙方都需要磨合、適應。當澳門中小企進入內地龐大的市場,也必然會遇到不少的挑戰,畢志健先生將此比喻成一個“從魚缸游向大海”的過程:“在澳門,我們是小魚與小魚之間的競爭,出海之後就是小魚與大魚之爭。因為兩個地方的語言、制度等不同,但澳門仍有自己的優勢。”橫琴的出發點是助力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因而他建議澳門特區政府制定相關聯的公司制度、稅務及優惠政策,協助引流在橫琴發展的企業來澳發展,同時給予澳門企業在橫琴更大的發展機會等等。
展望未來,畢志健先生期待著粵澳不斷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深化合作,在澳門與橫琴之間打造一個舒適的、有回家感覺的通道。而他將繼續專注于會展業,為締造澳門新機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創 今小編 今日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