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宋碧琪議員認為,澳門會展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特區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逐漸朝向市場化,現已成為本澳具有高規模、高專業和高質素的“三高”產業,在世界處於高級水準,並有多個項目獲得國際認可,對周邊相關行業亦有關鍵的拉動效應。目前業界從業人員已超3,000人,行業至今亦為澳門經濟帶來了超過35億的創造價值。
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會展業與旅遊業一樣是首當其衝,行業停工停產。但隨著本澳及內地疫情日漸穩定,大環境不斷回暖下,本澳會展業卻仍受到簽註限制、國際疫情嚴峻等因素的影響,以致國際性會展活動取消、延期、縮減規模等負面影響仍然存在,會展業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在外部經濟仍未恢復下,只能依靠內需帶動。過去一年,特區政府以積極財政政策穩經濟保就業,使澳門部分行業得到保持發展,尤其是推動旅遊博彩的穩定,業界十分期望當局及時施於援手,能夠積極支持、推動會展業發展內需市場,爲會展業注入穩定發展動力。畢竟本澳會展的成績得來不易,是中央政府的支持、特區政府與會展業界共同的努力成果,倘因疫情讓本澳會展業分裂瓦解,相信這會大大影響本澳經濟產業多元化的發展。
會展業是本澳經濟多元發展的方向之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投入,發展規模初步顯現,但面對未來的發展,特別在周邊城市的競爭之下,澳門會展業如何總結經驗,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仍十分值得探討。在制度優勢下,當前本澳正處於“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發展期,相信只要精準政策到位,本澳的會展業發展前景仍具有優勢及競爭力。
為此,宋碧琪提出以下質詢:
現時在疫情影響下,本澳會展業面臨著舊有項目難以展開,新項目又層層受阻的困境,致使眾多從業人員無工可開,行業面臨巨大的裁員壓力。在外部市場未恢復下,內需市場發展成為了會展業保持生存的唯一出路。現時本澳六大博企為推動內需服務舉辦不少的活動,當局會否考慮在推動博企與中小企服務配對的基礎上增加會展業配對服務,鼓勵其優先採用本地企業,以令本地相關從業人員有工可開,業界可以渡過困境呢?
經過多年的發展,會展業已逐步向市場化發展,然而隨著大灣區發展規劃出台,周邊城市都紛紛出台會展發展措施,更投入大量資源爭取國際大型會展活動落地,這些都一定程度上對本澳的會展發展帶來競爭。面對這些新競爭,當局在2019年回覆本人書面質詢時表示,會對業界作精準支援,以提高本澳會展業的區域競爭力。不知當局現有何精準支援措施,尤其會否考慮在保持現有資助措施的基礎上再出台一些幫扶措施,以助會展業更進一步提升呢?
本澳有“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具有獨特的平台作用及制度優勢,更可以積極發揮作用助力國家發展。在國家的支持下,本澳先後舉辦了多個國家級會展,如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博鰲亞洲分論壇等,這些更大大促進了本澳會展業發展。未來當局會否考慮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項目移師澳門,全面推動會展業發展,以促進產業多元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