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城市如何推動展覽業發展,我認為必須抓好項目建設。因為,展覽項目是發展展覽業的驅動力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型、優質展覽項目如廣交會,是城市經濟標誌性的服務品牌。
如何促進展覽項目的持續成長,是各地編研展覽業“十四五”規劃中不可回避的課題。
分類指導 各有側重
根據既有展覽項目情況,並兼顧新項目創辦需求,從強化、優化、孵化三個層次推動展覽項目的發展,我認為是政府會展業主管機構理清思路、分類指導、突破瓶頸的有用之法。
強化大中型展會
對於展覽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展會,應要求對標國內外同主題知名展會,促使不斷做強以擴大行業影響力,夯實成為品牌項目的基礎。對於其中展覽面積達至上限項目,可促其通過拉長產業鏈(擴大展覽範圍)、異地複製、剝離專項展等方式,保持增長活力。
優化小微型展會
對於市場前景較好、但展覽面積在0.5-2萬平方米的小微型展會,應通過項目診斷促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優化經營管理。凡舉辦多年但規模徘徊的專業展,一般是營銷投入不夠、觀眾邀約方法落後所致。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主辦方更新觀念,增加預算、培訓營銷人員,甚至更換項目經理。各地存在類似問題的小微型展會較多,優化管理是當務之急。
孵化新展會
對於近三年主題創新的展覽項目,尤其是服務於新興產業或特色產業的專業展或消費展項目,政府應在扶持政策上予以傾斜,展館應在租金政策上給予優惠,促其渡過市場培育階段,步上良性發展道路。
實施“三化” 務實推進
以我觀察,二線會展城市引進國內外知名公司前來辦展的可能性不大,強化、優化、孵化本土項目才是實事求是的選擇。
踐行“三化”要注意以下問題:
不能只是關注政府主辦項目的發展,而應總體謀劃所有項目的發展。
小微型展覽因數量較多,問題也較多,應是關注重點。優化小微型項目個關鍵是提升主辦方及項目經理素質。
要引導展覽項目的創新發展,可以通過展覽項目+會議+自媒體+活動+民間社團的“1+4” 方式擴展平臺功能,促使展會深度嵌入所服務的產業,提升行業關注度和客戶滿意度。
扶持新項目在“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中意義重大。由於培養一般需要三年,給於幫扶可起雪中送炭作用。但新主題是否適合市場需求,評估工作頗為不易。
(作者張凡,來源:张凡的会展洞察 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