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穗內有萃”單元《在地》作為澳門城市藝穗節的組成部分,將於1月19日至23日開展,期間將為觀眾帶來九個板塊的精彩活動,當中包括快閃即興、身體旅行、隨樂而動、步入劇場:舞蹈劇場《賞味期限》、身體力行、圍爐會、藝術足跡第三眼睛以及《在地》外展-孵化計劃。《在地》策展人黃翠絲期望通過《在地》,將藝術帶入群眾,讓觀眾在澳門看當代舞蹈藝術演出像看電影一樣簡單。
第二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穗內有萃”單元《在地》於1月12日下午三點假饒宗頤學藝館舉行傳媒見面會,《在地》的策展人黃翠絲及藝術總監毛維出席了見面會並介紹了《在地》的節目。
黃翠絲介紹《在地》活動表示,《在地》單元從在2019年開始已成為澳門城市藝穗節的組成部分,從一開始的三個板塊,發展到現在的九個板塊。她期望透過《在地》的一系列活動,將當代舞蹈藝術平民化,降低藝術觀賞的門檻,並且不再將舞台表演限制在劇場場中演出,而是利用觀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在城市的任何一個地方向觀眾呈現當代舞蹈藝術,令到零基礎的人也能參與其中。
毛維向媒體重點介紹了《在地》外展-孵化計劃的內容,這項孵化計劃於去年11月開始實施,致力走進澳門大學校園,開設以“身體即興”為主題的預熱工作坊,並挑選出部分學生參與《在地》的快閃即興和隨樂而動的演出。他表示,孵化計劃旨在發掘和培育有潛力的藝術家“新血”,提高參與澳門城市藝穗節本地藝術家的比例,推動澳門本土當代舞蹈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