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志剛談“望星空深處-面向地外生存的人工光合成材料與技術”
【本報訊】由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大師講座”系列講座之“望星空深處-面向地外生存的人工光合成材料與技術”,於2025年11月19日下午在大學D座禮堂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學專家鄒志剛院士主講。澳科大副校監、校長李行偉講座教授為本次講座致辭並向鄒院士致送紀念品,歡迎並感謝鄒院士為澳科大師生帶來精彩的專題演講。澳科大榮休校長許敖敖亦出席講座現場。
講座伊始,鄒志剛院士通過講述人類面臨的三大基本問題——生命的起源、地外文明、人類的命運開啟話題,講述中國在深空探測、載人航天等天文事業上的成就,舉例天眼、天問一號等中國人對天文事業的貢獻。接下來,鄒院士拋出“人類未來將怎麼辦”的問題,引發地外生存的思考,強調太空探索是人類共同的目標,載人探索是下一個“大航海時代”。鄒院士指出,水是行星宜居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月球與火星的水資源探測是太空探測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隨後,鄒院士著重介紹了地外生存人工光合成技術。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是物質與能量,因而原位資源利用是支撐地外人類活動的核心技術。根據這一技術中國開創性提出地外人工光合成技術,實現可同時供應能源、養分、氧氣,消除二氧化碳,最終實現材料與能源的循環,為地外生存提供生命保障。鄒院士還分享了地外人工光合成在軌試驗,這一試驗驗證了高效二氧化碳轉化和氧氣再生新技術。鄒院士強調,地外人工光合成太陽能轉換將是終極目標,以實現太空旅行和火星移民過程中的氧、碳雙循環。最後,鄒院士總結表示,人類不僅要走出地球,還要保護好地球上的一切,並期望青年人要有敢想敢做的勇氣。
在提問環節中,對於同學提出有關地外環境會有塵暴、太陽能微弱等能否用核能技術來解決的問題,鄒院士表示,國際法規定不允許在地外使用核能,但是,當今有在進行同位素、宇宙中的高能射線等多條路線的研究來解決問題。
新偉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為本次講座的支持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