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來水分享藻類防治技術與研究成果
【本報訊】澳門自來水憑藉在藻類和藻毒素檢測、臭味控制等領域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經驗,獲國際水協會(IWA)認可,首次以組委會成員身份參與於在上海舉辦的第12屆國際水協會(IWA)飲用水源及水產養殖中臭味與藻毒素研討會,並與水務同業分享相關技術與研究成果。未來,公司將持續開展不同的水質研究,推動水質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術的優化,應對可能出現的水質挑戰,為全澳提供安全、穩定和優質的供水服務。
今屆會議上,蘇伊士中國水務營運總裁兼澳門自來水董事總經理范曉軍,以及公司副總經理李志土擔任研討會國際議程委員會委員,而化驗研究中心副經理馬薇則任組委會委員。研討會圍繞飲用水源保護、感官評估方法、臭味檢測與識別技術、臭味化合物生成機制及控制策略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吸引來自澳洲、丹麥、以色列、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及地區約230位學者、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參會。
澳門自來水高級微生物主任孔義軍及高級工程師黎志軒應邀在研討會上分別就“流動成像顯微技術(FlowCAM)對淡水水庫藻類的定量評估”及“澳門水環境中藍藻毒素的時空分佈”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針對飲用水源中臭味物質和藻毒素的污染問題,公司積極引入先進技術如流動成像顯微技術(FlowCAM)。該技術基於流式細胞儀原理,通過自主建庫可快速分辨水樣中的藻類,並結合人工智能,實現藻類的自動識別與分類,提升藻類鑑定的準確性與效率,為水質監測提供智能化支持。
另外,在知識推廣與科普方面,公司於2023年推出“澳門常見淡水藻類圖譜”網頁平台(http://algae.macaowater.com),此為我國供水行業首個以原水中藻種為基礎的藻類查詢平台,也是研究藻類對原水水質影響的寶貴數據庫,平台也面向公眾開放查閱,實現科研成果共享和應用。
化驗研究中心作為澳門自來水水質檢驗及保障優質供水的綜合研究部門,嚴格遵守《澳門供排水規章》規定,並結合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及歐洲等嚴格的飲用水水質標準和檢驗標準。自2000年獲頒“符合ISO/IEC17025的實驗室認可證書”以來,化驗研究中心持續優化實驗室管理,積極參與水質化驗能力驗證,包括母公司蘇伊士的清潔水檢測、美國ERA及英國FAPAS等,並取得優異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