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是內地聯通海外的重要橋樑紐帶,特區政府及行政長官岑浩輝高度重視與“灣區兄弟”城市的合作,岑浩輝在履任特首恰逢半年之時,即已實現了大灣區9+1城市的遍訪,通過高層會晤和產業考察,推動澳門與各市在經貿、科技、文旅及教育等多個領域的深度合作。這一系列訪問充分展現澳門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獨特定位,積極加強與大灣區各市的互惠合作,融入大灣區建設、促進經濟多元發展的堅定決心。
就職後首訪廣東持續深化粵澳合作
行政長官岑浩輝自2024年12月就任以來,已先後訪問粵港澳大灣區10市,包括香港、珠海、中山、江門、深圳、惠州、東莞、廣州、肇慶、佛山。其實,這一動向在岑浩輝履新之初就已顯現。就在岑浩輝就任行政長官後的第4天(2024年12月24日),也就是宣誓就職後的第四天,岑浩輝的首次外訪就去到廣東,與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偉中進行了面對面會談。
在那次會晤中,岑浩輝如是解釋首訪廣東的初衷:“正式就任行政長官後,首先選擇來到廣州拜訪廣東省領導,在衷心表達謝意、體現兄弟情誼之同時,亦期望粵方繼續大力支持特區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共同攜手加快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建設。”
在的交流言辭之中,關鍵詞很鮮明:大灣區與橫琴。這在行政長官今年4月發表的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得到了進一步驗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獨立章節闡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更是首次單獨成章。尤其是後者,岑浩輝在報告中將“高質量實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第二階段發展目標”作為重大任務。根據中央發佈的橫琴方案,第二階段目標指的是到2029年澳門回歸祖國30周年時,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以及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等。今年是邁向第二階段目標的開局年。為此,澳門特區政府專門設立“促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從政策、法律、人員及資源投放等層面加大對合作區的支持力度。而要把粵澳共商共管共享的橫琴建設好,協同珠海、廣東乃至整個粵港澳三地形成合力,則至關重要。
訪“灣區兄弟”香港攜手提升合作層次
隨後到今年2月,岑浩輝率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訪問香港,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香港禮賓府會晤,雙方深入探討科創、金融、中醫藥、旅遊、文化體育及會展商貿等領域的合作。岑浩輝強調,港澳作為“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具備制度優勢與高度互補性,應貫徹習近平主席關於經濟多元發展及對外開放的指示,提升合作層次,增進港澳居民福祉。
訪問期間,岑浩輝考察了香港科學園,瞭解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並參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深入瞭解香港與內地文化文物合作成果。他表示,澳門正加快推進中醫藥大健康及高新技術產業,致力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期望隨著大灣區的進一步融合,港澳兩地可持續深化相關產業及文化建設的合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特首出訪灣區時間雖緊湊但議題豐富
今年4月,岑浩輝2天到訪了廣東省的3個城市,6月出訪3天走了6個地市。儘管時間相當緊湊,但議題卻是非常豐富。有當下緊迫緊要的,比如辦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是今年粵港澳重要的共同使命。在廣州會談時,岑浩輝便提議要“共同做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籌備工作,相互借鑒運行測試的成功經驗,全力打造一場彰顯制度優勢、展示灣區特色、體現嶺南風格的精彩運動會。”
也有需要久久為功努力攻克的課題。比如產業合作。圍繞做大澳門的“四新”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岑浩輝提出了多項深化合作的建議,其中,中醫藥談得最多。岑浩輝在肇慶、佛山、中山等中醫藥文化或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市訪問時,都重點談及中醫藥,合作方向包括產學研聯動和平台項目的對接。在中山期間,岑浩輝更是直截了當建議雙方可探討共建“澳藥粵產”協作示範基地。
特首高頻提及“中葡平台”與“一程多站”
此外,在岑浩輝與大灣區內地九市主官的會談中,還有另一亮點值得關注:中葡平台與“一程多站”。與東莞、佛山、珠海市領導的會談中,岑浩輝多次建議對方善用澳門的中葡平台,更好推廣當地產品,攜手開拓葡語市場。同時,在今年施政報告中,岑浩輝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展示館”功能,將澳門打造成為葡語國家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首發地”。
在惠州、肇慶、中山訪問期間,岑浩輝則因應當地豐富的旅遊資源,提出倡議聯合開發推介“一程多站”精品路線,促進彼此旅遊業的共同發展。眾所週知,打造“一程多站”路線,與中央賦予澳門的“一中心”——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緊密關聯,意在吸引外國旅客到訪澳門之余,同時導引至大灣區乃至內地其他省市遊覽。這兩者,皆是以澳門之所長,賦能大灣區發展,又能進一步反哺澳門。
從這方面來看,行政長官遍訪大灣區行程不僅能促進澳門與各大灣區城市之間從“硬連接”和“軟聯通”到“心融合”的發展,還能促進與大灣區各城市之間進一步互聯互通融合發展,尤其有利促進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便捷高效流動,為大灣區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國際舞台上展現更大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