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逢週四出版,最新消息請瀏覽實時更新的「即時資訊
 
 
保利美高梅博物館辦“非遺技藝推廣系列”探討三項非遺技藝

2025年 8月14日 第899期     第三版


 

【本報訊】保利美高梅博物館舉辦的“非遺技藝推廣系列”之第三場分享會88日在澳門美高梅二樓的博物館內舉行,今場以通草畫為主題,與首兩場分別聚焦的景泰藍和廣彩瓷,完成了系列活動的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推廣。系列活動中邀請了國家級非遺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宮廷藝術專委會代表、工藝美術大師、文物修復師主講,深入探討非遺技藝的歷史底蘊、工藝特色與當代創新,吸引近600位本澳博物館代表、教育機構師生、文化協會成員、業界人士及公眾參與,反應熱烈,進一步提升公眾對非遺技藝的關注與興趣。除了分享會,主講嘉賓亦與館內導賞員就相關主題作交流,藉此深化導賞員的專業素養及豐富美高梅文旅體驗。

清代通草畫修復師、廣州通草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張靜在當天的分享會主講“通草畫的當代傳承”,透過對比當代作品與館內展品,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讓觀眾深入了解這項源於19世紀廣州的外銷藝術如何在當代延續生命力。

張靜介紹,通草畫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畫種,融合了中國傳統和西方油畫的技藝,利用植物的細胞結構,形成了彷如刺繡的質感。一個多世紀前盛行於廣州,外銷海外展示中國本土風情,有“廣府明信片”的美譽。曾在廣州消失近百年,因2000年一位英國老先生的捐贈讓它引起各界的重視,於2022年列入廣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她希望,透過分享吸引大家了解通草畫並一同在創作中找到更多新的技法,提高通草畫的藝術性,上升它的藝術價值。她指出,澳門的中西文化融合可以對採用中西技法結合的通草畫很有影響,過去就有澳門畫家錢納利影響改變了廣州外銷畫家的畫風;此外,澳門藝術博物館、美高梅博物館藏有的通草畫亦為其研究提供了幫助。相信澳門能夠為通草畫推廣注入新活力,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西文化交流起推動作用。

據悉,除了推廣景泰藍、廣彩瓷及通草畫的“非遺技藝推廣系列”分享會,美高梅一直積極推動非遺文化如舞獅等的傳承與創新,透過駐場演出、工作坊及社區活動等跨領域合作,讓非遺技藝走進生活、走進社區、融入日常。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第三版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三版
第四版 第一版 第二版
2025年 8月14日 第899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4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4,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