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今年6月份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為210.64億澳門元,較去年6月份的176.94億澳門元上升19%;今年上半年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為1187.71億澳門元,較2024年上半年的1137.53上升4.4%。
去年年底時特區政府曾預估今年全年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為2400澳門元,即月均200億澳門元。但今年前四個月本澳月均幸運博彩毛收入僅為190億澳門元,當時顯示今年全年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可能難以達到2400億澳門元。因此特區政府行政會在今年6月3日完成討論修改《2025年財政年度預算案》草案,將2025年度澳門特區一般綜合預算的收入總額由原定的1210億澳門元下調為約1165億澳門元。但今年5月份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達211.93億澳門元,6月份達210.64億澳門元,連續兩個月澳門幸運博彩毛收入均超過210億澳門元。這對澳人而言,應該可視為是一個“喜出望外”的好事。
但在這一“好事”的背後,可能也存在著“隱患”。上月中旬至本月初華語樂壇著名歌手張學友在澳舉辦演唱會。在上月下旬就有國際投行發佈研究報告認為:受張學友演唱會帶動,今年6月15至22日澳門日均賭收達6.85億澳門元,6月首22天澳門賭收達148億澳門元,料這個6月份澳門賭收會達197至204億澳門元。當時還有其它多家國際投行的研究報告也都認為在澳舉辦的張學友演唱會對澳門賭收有明顯推動作用。月初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公佈了今年6月份本澳幸運博彩毛收入數據後,又有國際媒體的相關報道認為:“粵語歌壇巨星張學友演唱會從6月中旬持續至7月初,帶動了澳門6月的博彩業表現。張學友首場演唱會當天,澳門高端賭客數量同比增長16%,人均下注金額增長36%”。
特區政府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即“‘1’就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就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又表示要“推動體育、文化、旅遊等產業聯動發展,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因此包括“張學友演唱會”在內的演藝活動的在澳舉辦,屬於澳門“建設‘演藝之都’”的內容,也屬於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中的“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的範疇,本意是要“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但現在包括“張學友澳門演唱會”在內的多場在澳舉辦的演唱會,基本都是由博企主辦或至少是在博企的場館內舉辦的。這些演唱會對澳門GDP和澳門財政收入的貢獻目前似乎還不是不明顯;但從今年6月份澳門幸運博彩毛收入的增長來看,這些演唱會對澳門博彩業的推動作用卻似乎已經更為明顯地顯現出來了。
本澳目前正在實施的“‘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看起來是“既要發展博彩業也要發展非博彩業”,但其中也包含有“非博彩業的發展速度應該超過博彩業的發展速度”的要求,因為如果“非博彩業的發展速度應低於博彩業的發展速度”,那樣就難以實現實施這一策略想要達到的“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的目的。而如果本澳的“建設‘演藝之都’”或者說“發展‘演唱會經濟’”的結果主要是“助推澳門賭收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那樣就會進一步加劇澳門經濟的博彩業“一業獨大”,就是背離了本澳實施“‘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這一“初心”。所以目前來看,本澳發展“演唱會經濟”不能“忘了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