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佈,自4月3日起,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消息發佈後,全球汽車業界對此舉將對全球貿易及產業鏈造成的衝擊深表擔憂,多國政府表示將採取措施應對關稅政策影響。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雖然特朗普希望通過此舉促使汽車製造業回流美國,但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頗高,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多國汽車產業面臨“沉重打擊”
美國政府這一政策預計將對多國汽車產業造成強烈衝擊。據韓國《首爾經濟》報道,汽車是韓國對美出口的第一大商品,美國也是韓國汽車業最大出口市場,去年韓國對美汽車出口額達347億美元。若關稅正式實施,將削弱韓企競爭力,導致出口額下降。花旗集團稱,受汽車關稅影響,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可能會下降0.12%。
韓聯社稱,韓國通用汽車集團將受到沉重打擊,去年該集團生產的83.8%的汽車出口到美國市場。現代汽車集團同樣承壓。《首爾經濟》稱,即使現代汽車計劃擴大美國工廠產能至每年100萬輛,仍無法抵消關稅的影響。
此外,關稅還可能影響韓國汽車產業的就業。韓國《京鄉新聞》稱,若出口減少導致生產受阻,韓國汽車業的就業率可能大幅下降。隨著現代汽車等韓企將工廠遷往海外,韓國製造業空心化問題日益嚴峻,製造業從業人數已連續十年停滯不前。
日本輿論也高度關注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一事。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數量為133萬輛左右,占日本乘用車出口總量的1/3。
日本NHK電視台稱,汽車產業覆蓋面廣,加征關稅的影響可能不僅局限于汽車製造商。一輛汽油車大約有3萬個零部件,鋼鐵、有色金屬、電氣機械等行業的生產和就業都將受到影響。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測算,美國加征25%的汽車關稅,將導致日本GDP下降約0.2%。
加拿大“The Logic”網站報道稱,汽車關稅將損害加拿大第二大出口行業,2023年該行業出口額為510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貢獻了93%。報道還稱,很難預測特朗普具體會採取什麼措施。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多次威脅加征關稅。這些威脅對安大略省數千名工人造成了嚴重打擊,汽車行業是該省最大的就業崗位來源之一。
加拿大環球新聞電視台報道稱,蒙特利爾銀行高級經濟主管加蒂埃裡表示,加拿大經濟將面臨中度衰退的風險,失業率也可能從6.6%升高至8%。
墨西哥各界同樣對汽車關稅深感擔憂。“儘管美國總統的加稅目標是全世界,但關稅對我們的影響更大,因為我們與美國的經濟融合程度很深。”墨西哥總統辛鮑姆日前公開表示。墨西哥4.5%的GDP依賴於汽車產業。法國《世界報》稱,墨西哥汽車行業70%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為該國創造了400萬個就業機會,汽車行業增長放緩可能會使墨西哥在2025年陷入經濟衰退。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稱,汽車關稅對德國汽車公司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去年德國汽車公司向美國交付了44.5萬輛汽車,價值248億美元。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有50%至60%是在國外生產的。對於保時捷和奧迪來說,情況更加困難,因為它們出口美國的汽車都是在歐洲生產的。
德國汽車管理中心主任布拉澤爾表示,懲罰性關稅可能會嚴重打擊整個德國汽車行業,德國汽車在美國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美國《財富》雜誌稱,已在美設廠的德國車企及其供應商也認為此舉是“致命信號”,將影響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與繁榮。
美國《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加征關稅,不僅會擾亂供應鏈,還會令盟友憤怒並疏遠關係,增加他們採取報復措施的可能。受新關稅影響最大的國家,如韓國、日本、德國、墨西哥、加拿大,都為這種無視自由貿易協定或夥伴關係的做法感到震驚。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余翔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加征汽車關稅等政策影響,短期內,美國與其貿易夥伴將面臨信任危機、經濟摩擦和市場動盪;長期來看,合作裂痕可能擴大,促使其貿易夥伴調整戰略,減少對美依賴,雙邊關係或將進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博弈的新階段。
“沒有企業能承受不轉嫁關稅的後果”
“我們不會退縮:多國領導人威脅將對特朗普的汽車關稅予以反擊。”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日前以此為題報道稱,加拿大總理卡尼此前表示,該國將設立20億加元(約合101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應對基金”,以保護受到關稅威脅的汽車業。他還表示,加拿大將以報復性貿易行動回應美國的汽車關稅。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隆巴爾也表示,歐盟對美反制清單正在制定中,相關舉措將從4月中旬開始實施,希望在此之前能與美方通過對話儘快走上“和平之路”。
《世界報》稱,墨西哥一些政商界人士仍希望特朗普能在3日之前撤回他的決定,就像對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關稅措施生效前所做的那樣。不過該報稱,“特朗普似乎打算堅定不移地迫使製造商從墨西哥轉至美國。”辛鮑姆表示,她將在4月3日下令採取“全面”應對措施。與此同時,她還邀請一些汽車集團的負責人,尤其是與白宮有溝通渠道的美國企業CEO會面,以形成與特朗普談判的“統一戰線”。
日韓則緊急商討應對措施,試圖降低對本國汽車產業的影響。韓國經濟新聞網稱,代行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韓德洙1日表示,政府將緊急制定支持措施,以幫助可能受到較大衝擊的汽車等產業,並通過與美國各界進行全方位溝通減輕影響。據彭博社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日表示,強烈要求將日本排除在美國加征關稅對象之外。他還強調,“將調查此舉對日本汽車產業和就業的影響,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與此同時,汽車企業也不得不考慮漲價等應對措施。韓聯社稱,韓國現代汽車北美分公司近日告訴美國經銷商,或于本周提高現代汽車產品在美批發銷售價格。現代汽車集團旗下起亞汽車公司日前也表示,為應對美國關稅可能造成的短期財務壓力,該公司正在權衡定價策略和調整生產方案。韓國通用汽車集團則強調將繼續維持韓國工廠的運營,同時要注意合規管理和削減不必要的成本。
德國《慕尼黑水星報》1日稱,面對關稅,歐洲汽車製造商舉步維艱。意大利豪華車品牌法拉利率先做出回應,宣佈從4月2日起將部分車型在美國的售價提高約10%。法國法雷奧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表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提價。一位業內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沒有企業能夠承受不轉嫁關稅的後果。”然而,大多數汽車製造商仍持謹慎態度,這些公司擔心此時宣佈漲價可能激怒特朗普。
澳大利亞“MoveFM”網站1日稱,全球汽車製造商正準備應對美國新一輪關稅的影響。雖然沃爾沃、奧迪等汽車製造商已表示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美國,但企業高管們認為這可能是“臨時政策”,他們對相關重大投資持謹慎態度。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相關負責人磯野生茂認為,“隨著美國政策動向變得不透明,企業投資決策將變得困難,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關稅措施很可能會導致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供應鏈分離。”
消費者可能不會“被迫”購買美國車
特朗普日前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表示,他“不在乎”汽車製造商是否會因為被加征關稅而提高價格。他稱,如果進口汽車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就會購買本國製造的汽車。
“特朗普似乎不懂汽車價格是如何形成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稱,影響汽車價格的不僅是關稅,還有供求關係。這將影響美國市場所有汽車的價格——無論是進口車還是國產車,新車還是二手車。一旦關稅政策實施,已經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的汽車價格預計將進一步上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去年美國消費者購買了約1600萬輛轎車、SUV和輕型卡車,其中一半是進口的。關稅肯定會推高進口汽車的價格,因為進口商通常會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與此同時,美國製造的汽車也將大幅漲價,因為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將因為關稅而提高,而且隨著更多消費者尋求購買本國製造的汽車,市場需求將上升。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預測,受關稅影響,美國消費者購買的汽車價格每輛將上漲5000至1萬美元。康奈爾大學交通運輸業專家阿特·惠頓認為,美國車價可能上漲1萬至2萬美元。
余翔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美國本土汽車製造商(如福特、通用)也依賴全球供應鏈,許多關鍵零部件從墨西哥、加拿大等地進口。關稅將推高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其價格競爭力。在美國通脹已然高企的背景下,許多美國消費者可能推遲購車或轉向二手車市場,而非購買更貴的美國汽車。
多家美媒分析認為,汽車價格上漲還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汽車零部件價格上漲將推高汽車維修價格;維修成本升高將推高保險費,因為任何涉及更換新零件的汽車事故,後續維修費用都會更高。
余翔還表示,美國消費者青睞一些進口汽車,不僅因為價格合適,還有品牌忠誠度、質量和多樣性等因素。例如,在墨西哥生產的皮卡(如福特Maverick、通用Silverado)在美國農村地區廣受歡迎,而這些地區的選民恰恰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關稅若推高上述車型價格,可能引發這些選民不滿。同時,美國本土車企的產能有限,無法迅速填補進口車退出後的市場空缺。因此,消費者可能不會“被迫”購買美國車,而是減少購車頻率或轉向其他替代品。
《日經亞洲評論》1日報道稱,關稅將使美國經濟遭受打擊,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估計,2027年美國GDP將下降2.7%。汽車關稅預計將在收入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汽車價格飆升將導致消費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減少。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上周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僅汽車關稅一項就可能導致美國每個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下降492美元至615美元。
特朗普在宣佈加征汽車關稅時表示,新關稅將有助於重振美國製造業,並創造就業機會。但製造商回流美國並非易事。余翔分析稱,企業建廠涉及巨額資本投入、土地審批、勞動力培訓等,週期長達數年,且美國勞動力成本遠高於墨西哥或東南亞。“許多車企已在歐洲等地建立成熟生產基地,面對美國關稅,它們可能選擇深耕這些市場,而非冒險回流美國。”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德國、美國特約記者 陳在田昭東 卓然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任伊然 王輝 王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