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逢週四出版,最新消息請瀏覽實時更新的「即時資訊
 
 
“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

——“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發言摘編

2025年2月21日    即時資訊



 一國兩制”是個好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原主任喬曉陽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一國兩制”之所以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國兩制”方針既堅守“一國”之本,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一最高原則,也從實際情況出發,最大程度地善用“兩制”之利,將香港、澳門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實現更好的發展。在“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原有政治體制行之有效的部分在特別行政區行政主導政治體制中得以保留,港澳同胞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廣泛權利和自由,在中央的授權下自行管理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如今的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對外合作和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處處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這些都是“一國兩制”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的真實寫照。

 一國兩制”之所以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初衷就是服務於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其實踐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澳門與祖國從來都是同呼吸、共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香港、澳門回歸後,利用其獨特地位和優勢,走上了同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中,香港、澳門已經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重要的生力軍。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憑藉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特點,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精准聯繫人”的不可替代作用,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中大展身手。

 一國兩制”之所以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一理念既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求同存異、共謀發展的中國氣派,也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中國思路、中國方案,是對人類政治文明作出的一大貢獻。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相信有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在目睹“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後,會受到“一國兩制”價值理念的感召,一起加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業中來,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貢獻力量。

文化是澳門發展的重要動力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吳志良

習近平主席指出,澳門“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融合發展的典範”,希望澳門“增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凝聚一切積極力量,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並“用好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令我們大大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定好坐標,登高望遠;令我們大大增強了文化交流互鑒的勇氣,解放思想,海納百川;也給了我們奮發圖強的無限力量,創新拼搏,銳意進取。

文化是澳門擁有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是澳門發展的動力和生產力。縱觀歷史,澳門之所以成為澳門,是因為文化的內在力量——心系家國,放眼世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並由此形成了中西並舉、古今同在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外文化交流經驗,和而不同的良好社會環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特話語體系。話說今日,無論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是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貫穿其中的都是文化,文化是靈魂,文化是澳門發展的動力和生產力。展望未來,澳門完全具備基礎條件成為中國對外傳播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基地,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扮演一個更加積極的角色。

文化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大優勢之一。在澳門諸多優勢中,文化優勢非常突出,這也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當今國家發展所需要的。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澳門作為嶺南文化的核心地帶之一,應當在構建人文灣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人文灣區建設過程中豐富“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尋找新的啟示和路徑。

 一國兩制”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題材之一。“一國兩制”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彰顯了習近平主席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習近平主席指出,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證明,“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題材之一,值得我們大力推動國際性研究和傳播,令世界人民對“一國兩制”有更多的認知和瞭解,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

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對香港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香港在發展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為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縱深推進政策機制銜接,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不僅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了條件,更為探索“一國兩制”下規則機制的銜接提供了平台。香港在過往發展中,由於產業單一、市場有限,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始顯現,今天的香港也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以下簡稱“香港園區”)以及北部都會區建設,全力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的格局。近年來,北部都會區和香港園區的發展都在不斷加速中,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化規則機制的銜接。例如,香港園區把發展生物科技作為重點項目之一,但生物樣本的過境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港園區發揮作用。在未來工作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快兩地規則機制的銜接,在保障國家安全、生物安全的條件下允許內地的生物樣本過境到香港園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第二,創新思維和理念,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需要創新思維和理念。例如,在金融方面,除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更需要發展金融科技以及綠色金融。近期,香港特區政府大力發展Web3.0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20241218,香港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交了《穩定幣條例草案》,為虛擬資產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下已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未來可以大有作為。香港不僅擁有世界百強大學,更擁有開放的環境,這為吸引人才特別是一些具備顛覆性技術的人才打下了基礎。未來,我們可以在香港園區或北部都會區建立大學城,其重點就是吸引更多海內外專家和人才來港,為國家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

第三,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更好聯通世界,著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唯有不斷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才能讓世界更加瞭解“一國兩制”、瞭解今天的中國。因此,香港需要進一步加入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例如,香港應積極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這就要求香港特區政府組建一個熟悉香港本地法律、大陸法系以及國際貿易法的團隊,從而更好地與有關國家展開談判。同時,也可以推動國際組織的秘書處或區域辦事處設在香港,使得香港在全球範圍內更具影響力和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環,為我國與國際規則的接軌貢獻香港力量。

 一國兩制”蘊含的價值理念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陳端洪

 一國兩制”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統一於一個主權國家之內,超越了20世紀兩大陣營長期對峙的世界政治格局,超越了現代主權國家社會制度同質性的普遍預設。“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體現了人類政治文明的巨大飛躍,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1982年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其中第三十一條為“一國兩制”預留了廣闊的憲法空間。中國選擇“一國兩制”的直接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需要因地制宜,尊重待統一地區人民的意願;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重新審視人類不同的社會制度,大膽借鑒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和管理經驗。選擇“一國兩制”,還在於我們對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優越性和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革新能力具有充分的信心,對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充分的自信。憲法第三十一條展現了中國憲法的韌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起草過程和制度安排都充分體現了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

第一,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分別將中英聯合聲明、中葡聯合聲明的有關條款內化其中,將既定的基本方針政策設定為法律的內容,這體現了和平、共享的價值理念。

第二,在兩個基本法的起草過程中,兩個起草委員會都讓港澳當地最大程度地參與,同時也間接吸收了英國和葡萄牙的意見,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包容、開放的價值理念。

第三,兩個基本法的制度安排史無前例地體現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一是兩個基本法都規定“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這對於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憲制性法律來說,是重大突破。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一國兩制”需要膽略,“這個膽略是要有基礎的,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二是兩個基本法第八條都做出相關規定,除同基本法相抵觸或經特別行政區作出修改外,原有法律予以保留。三是授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其自治程度之高,遠超出國外的自治地區和聯邦制下的州,充分體現了包容的價值理念。四是兩個基本法規定雙官方語言制。基本法的這一規定,體現了偉大的包容、開放的價值理念,為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憲制保障。五是把居民作為基本法規定的基本權利的主體,並規定有關國際公約適用於港澳的有關規定繼續有效,並通過本地法律予以實施。這充分體現了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六是除某些主要職位外,原有政權機構人員保留,保證退休待遇不變,並可聘請外籍人士擔任政府部門的顧問、可聘用符合標準的外籍法官。這充分體現了包容、共享的價值理念。七是保留港澳地區國際組織、條約、協定的成員資格,授權兩地區依照基本法自行處理有關的對外事務。這為港澳在國際上的地位提供了憲制基礎,充分體現了開放的價值理念。

香港要發揮好“外通”的橋樑作用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

習近平主席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港澳“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

要達到高質量發展,就要以最高標準作為發展目標。我們不斷強調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把全球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大家一起進步發展。我們堅持開放,不是單獨向某一個國家開放,而是向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開放。智慧和成就,是屬於整個共同體,開放就是向這個共同體的最高標準看齊。

開放和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一些國家狹隘地保護自身利益,企圖遏制我國發展。但大勢不可逆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利益不能被剝奪。要阻止這些行徑,就要打破陣營化、逆全球化的圖謀。

統一戰線是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要廣交朋友,就要求同存異、靈活彈性、互利共贏。一些國家的政府要打壓我們,但他們的人民支持其政府的所作所為嗎?根據美國蓋洛普民調,美國公民對作為美國人的自豪感不斷下跌,對作為美國人感覺到“極之”和“非常”引以為榮的比率只有67%,比10年前跌了18個百分點。以年齡來分,35歲至54歲的只有四成,18歲至34歲的只有18%。政府以外的民間社會,對於統戰工作來說十分重要。

香港是歷史悠久的國際城市,通曉國際語言、制度、規則和文化。在一些重要商業領域,包括銀行、投資、保險、貿易、科技、物流、航空、旅遊等領域,曾在香港工作或與香港企業打過交道的國際商業人士比比皆是;在文化、教育、學術、體育等方面,國際人士也不計其數。在工程、會計、商業服務、醫療、法律等專業領域,香港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這些國際專業人士備受尊重,他們有自己共同的專業語言,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去年,在香港舉行的第二十六屆國際商事仲裁理事會大會上,超過1000名國際法律專業人士來港參會。這是靠香港的法律專業同行,寫好每一封電郵、打好每一通電話,踏踏實實、情理兼備地把他們請進來的,是廣交朋友的很好案例。

著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

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一國兩制”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澳門必須緊扣“新”與“質”的雙輪驅動策略,須以“質”鋪路,向“新”而行。

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指出,著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為把握新時代發展機遇,必須著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一是深化澳門特區政府公共行政改革,強化重點領域立法,構建高效、便民、便商的現代服務型政府。二是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產業培育等方式,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契機,著力推動內聯外通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產業。三是主動對接國家戰略與澳門發展定位,聯合內地企業開拓葡語系國家新興市場,拓展澳門國際經貿網絡,助力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為了加速澳門四大新興產業的發展,未來必須充分依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銜接好橫琴的人才政策、產業政策、科創投資等,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建議澳門特區政府以財政儲備成立具規模的產業引導基金,加快構建多元產業人才生態。同時,吸引離岸資金成立科技產業發展基金,完善金融業債券系統、清算系統等建設,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框架和市場規則。促成多類型的母基金對生物醫藥、芯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進行定向資助,促進澳門向“新”而行,推動四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進程,著力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要充分用好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努力進行有創新、有突破的探索實踐。建議圍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銜接澳門規劃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部署,加強規劃和政策之間的統籌協調與評估反饋。在橫琴與澳門的深度合作上,還需持續提升科技賦能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不斷提升澳門特區的社會治理能力,更好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

(來源:來源:人民日報2025-02-2108:40:21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5年 2月20日 第874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