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權
前言
國家主席習近平2024年12月18日蒞臨澳門視察,在澳門國際機場停機坪發表簡短講話中指出“25年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展現出勃勃生機、獨特魅力。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勢不可擋。澳門的發展厚積薄發,未來可期,這是澳門居民的光榮,也是全國人民的驕傲。相信只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敢於拼搏,勇於創新,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這是對澳門的肯定,也激勵我們奮發有為,思考如何為澳門發展貢獻自身力量。本人聽後心情激蕩有感而發提出淺見分享!
一、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習主席的講話讓我非常鼓舞和感動,回首過往,祖國75年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飛躍發展,法寶很多,但有一項不可或缺,就是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方向,以科教興國戰略,積極及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及人才發展。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我們應深入思考如何借鑒國家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澳門實際情況,善用國家戰略及政策,推動科創發展,助力多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從而為“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添磚加瓦。
二、關於澳門科創發展的若干意見
首先,建議建造孵化產業園。毋庸置疑,硬件配套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先決條件之一,透過興建條件完善、功能齊全的孵化產業園,吸引創業者、中小企業及科研機構等入駐,提供配套的政策措施服務,才能夠讓產業得到更好的孵化,讓科研成果更好的轉化為產品及投入市場。同時,孵化產業園中可設立科研中心或研究院,透過政策引導,邀請國內外著名的科學家、高等院校教授及科研機構研究員等入駐,從而克服科研機構與企業“各自為政”的困難,帶動全新及前沿符合社會發展所需科研項目,優化產學研合作機制,從而使得澳門科研有新的突破。例如隨著國家提出“低空經濟”規劃,澳門若能在無人機領域更早的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或許能有所突破,助力產業孵化及發展壯大。
其次,加強科研人才引入與善用。誠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澳門要發展具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及相關產業,更加需要抓好人才培養、人才儲備與人才引進的要務。習主席在2021年9月27-28日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人才國際交流。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對待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樣道理,澳門應敢於優化人才引進政策及措施,結合投資居留政策,既吸收投資助力經濟增長,更可引入社會長遠所需的各類人才,而且要善於用人,人盡其才。
最後,建議設立類似“天使投基金”的針對性專項孵化基金。當前,特區政府主要透過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向申請者作出資助的形式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等的科創活動,亦取得一定成效。若觀察其他地區經驗,尤其包括內地經驗,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設立專項孵化基金,以進一步提升對產學研合作之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助力成熟的科研產品落地上市。基金可重點關注“1+4”產業如現代金融、高新科技、中醫藥大健康、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領域,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推動其產品研發、市場推廣與商業模式創新,從而提高創新企業的成功率與市場競爭力,促進澳門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真正把1+4產業進入市場,達到特區政府的施政發展策略。誠如“2024年6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和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結語
國家主席習近平稱讚“澳門是祖國掌上明珠”,這是對澳門極高的盛譽,值得我們每個澳門人驕傲。澳門回顧25年取得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歷屆特區政府領導廣大市民共同努力。我相信,在國家的繼續關懷和支持下,新一屆特區政府團結社會各界及廣大市民共同拼搏,澳門也將如習主席所寄望:“厚積薄發,未來可期”。同時,我相信,澳門也將在科技創新助力下,使得多元產業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從而助力澳門“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