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第十四屆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中指出:會展業作為特區政府“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單可發揮澳門“內引外聯”作用,對於以展招商,拉動其他產業發展,擴大經濟“乘數效應”也是具有不可替代價值。
李偉農在這裏所說的“拉動其他產業發展,擴大經濟‘乘數效應’”,應該就是指會展業的“帶動性”。確實,會展業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助人為樂”的產業,一般對當地的多個產業的發展都能提供幫助。例如會展活動本身交流或展示的產品和資訊,對當地的相應產業的發展一般會有幫助;舉辦會展活動需要使用一定規模的會議廳、展覽場地等,因此會展業有助於提升當地的體育館、展覽館之類的經營場所的利用率,從而提升這類場館的經濟效益;而會展活動的參與者們一般都會有餐飲需求,因此會展業有助於提升當地餐飲業的收入;舉辦時間稍長一點的會展活動的參與者們還會有住宿需求,因此會展業也有助於提升當地酒店業的收入;會展活動的宣傳、展品的運輸和參與者們的交通、參與者們的順便旅遊、購物、消費等,又會使得會展業有助於提升當地的廣告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零售業等行業的收入。所以確實如李偉農所言,會展業“對於以展招商,拉動其他產業發展,擴大經濟‘乘數效應’也是具有不可替代價值”。
為進一步顯示會展業的這種“乘數效應”,從去年底開始,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在其出版的季刊《會議及展覽統計》中,已開始披露這方面的數據。例如在《會議及展覽統計2023年全年及第4季》中,有“經初步估算,2023年會展活動帶動本澳非博彩行業的收入約62億澳門元,較2022年上升約3倍。會展帶動的收入中,來自旅遊相關行業(如酒店、零售及飲食業等)收入佔51%,而非旅遊相關行業(如會展籌辦、廣告及其他產業關聯行業)收入佔49%”。在日前出版的《會議及展覽統計2024年首3季》中,有“經估算,首3季會展活動帶動本澳非博彩行業的收入約44.8億澳門元,較2023年同期的42.6億澳門元上升5.4%。第3季會展活動帶動的收入約20.2億澳門元,與2023年同季的24.4億澳門元比較下跌17.3%”。
實際上澳門會展業對澳門經濟的“帶動性”應該不只是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出版的《會議及展覽統計》所披露的數據,因為《會議及展覽統計》所披露的數據僅是“會展活動帶動本澳非博彩行業的收入”。而由於來澳參與會展活動的境外參與者們可能其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人會在澳進行一些博彩消費,因此澳門會展業對澳門博彩業的帶動性應該不會是0,澳門會展業對澳門博彩業收入的增長應該也是會有一些正面影響的。可能是因為特區政府更希望的是“會展活動帶動本澳非博彩行業收入”,因此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未將“會展活動帶動的澳門博彩業收入”估算在內。
會展業對其他多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性”、對澳門經濟具有“乘數效應”,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本澳對會展業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這一點上。實際上,對會展業的“乘數效應”,目前仍有多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本澳政界、業界和學術界,宜對會展業的“乘數效應”,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例如通過本澳各界多年的努力,目前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已經比較多了,其中僅已獲得了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的展會,就有11項之多。而這些形形色色、規模不一的會展活動,所產生的“乘數效應”應該是有差異的,有的可能總的“乘數效應”會相對更大一些,有的則是可能對特定行業的“乘數效應”會相對更大一些。本澳要想能夠更有效率地利用好會展業的“乘數效應”,就應該對這種“不同的會展活動可能會產生不同的‘乘數效應’”的情況做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舉辦會展活動,那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會展業的“乘數效應”。
再如會展業的“乘數效應”,應該也與相關產業的相應行動有密切的關係。試想如果某個行業是在“坐等”會展業來為自己“引客上門”,那樣估計可能只會是“旺丁不旺財”,會展業的“乘數效應”應該難以充分發揮出來。所以其他行業如何才能根據各自的特點來採取相應的行動以充分利用會展業的“乘數效應”,也是值得深入分析的問題。
會展業要發展,在初始階段可能只能主要依靠“摸索”;但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就需要“理論先行”;有了理論上的引導和支持,會展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澳門會展業目前可能就需要“理論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