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工商聯會政策研究委員會主任施養正.
施養正
一、背景
三年疫情給澳門經濟帶來重創,加快了其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特區政府在第二個五年規劃期間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這對整個社會而言是轉型與發展的重要轉捩點。然而,自2023年初恢復正常通關以來,澳門經濟雖出現較大反彈,但整體發展呈現不均衡現象。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分擔社會風險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體現。
2022年,新興產業在澳門整體經濟結構中的比重約占兩成。其中,以中醫藥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為5.5億、金融業337.9億、會展和文化產業25.2億(澳門元。本文凡未特別注明的均為澳門元)。在就業方面,約2.7萬人從事相關行業,占全澳勞動就業人口的7%。但除金融業外,其他產業在規模上仍然偏小,無法與傳統支柱產業相提並論,對公共財政收入的貢獻也可忽略不計。因此,在市場需求變化無常的今天,澳門經濟的多元化現狀未能充分支撐經濟穩定和發展。
第六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岑浩輝先生的參選政綱提出了打造產業多元新格局,營造經濟新生態,培育產業新動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本文從澳門未來發展戰略出發,分析經濟多元化的發展現狀,估算未來新興產業在澳門發展可能合適的規模,從本地和區域合作兩個層面分析推動產業多元化存在的缺陷,並提出支撐澳門經濟未來整體發展的改革建議。
二、新興產業發展存在的困境
三年疫情的衝擊,使訪澳遊客量從疫情前接近4000萬跌至2022年的500多萬人,導致博彩收入大幅下滑。客源始終是決定博彩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然而,澳門博彩業發展所依賴的資源並非內生,而是受惠國家政策和週邊經濟環境深刻變化的影響。在經濟景氣時,博彩旅遊業往往能夠率先復甦,重新主導澳門經濟發展。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是要找到替代資源和產業,博彩業的這一特性使澳門在尋找替代資源和產業時遇到較大挑戰。
1. 財政基礎單一:政府日常開支基本依靠博彩業的財稅收入,博彩業在財政中的不可替代地位,使得政府在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時面臨資金分配和資源調整的難題。
2. 產業發展不平衡:澳門多為中小企業,資源有限。大企業發展優於小微企業,博彩企業發展快於非博彩企業,新產業的培育缺乏足夠的資源和支持,難以形成規模和競爭力。
3. 城市發展分化:新填海區域因博彩旅遊娛樂發展迅速,而原城市中心區域基礎設施老舊,經濟政策推進緩慢,都市更新成本高,旅遊業紅利難以輻射,新興產業資源難以聚集,不利於整體經濟的均衡發展。
三、澳門四大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為2028年非博彩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比重。但在疫情衝擊下,2022年非博彩業雖占比61.7%,卻是因博彩收入斷崖式下降 “此消彼長” 達成,屬 “假性達標”,不反映實際情況也無實際意義。與長期以博彩業為支柱的經濟模式相比,人們未感受到太多改變。相反,由於博彩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大幅下降,2022年僅占15.2%,這一變化對澳門的社會就業和經濟財政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嘗試測算出澳門新興產業發展的合適規模。要衡量新興產業在澳門合適規模的發展,需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 新興產業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應持續穩定增長,不僅要關注其占比的提高,還要確保其增長速度能夠支撐澳門經濟的整體發展。隨著經濟加快復甦,可預期澳門經濟總量在不久便可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例如,2019年澳門GDP達4348億(本文也使用該年份這一產值作為衡量未來新興產業產值在澳合適規模的例子),但博彩業此時在經歷週期性轉型與調整,其中的差額便可由非博彩業的發展填補。
2. 在本地生產總值中占較大比重是支柱產業的重要特徵,一般而言,只要增加值占GDP百分之五以上,即是支柱產業。
3. 新興產業的增加值需占GDP比重30%以上,才能為澳門創造更多的財政收入,減輕對單一博彩業稅收的依賴,保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假設在理想狀態下,未來澳門的發展繼續擁有疫情前相同的經濟發展環境,新興產業的發展又具備與之相應的政策、產業和人力資本等要素支撐,可以推算出四大新興產業在澳門發展的合適規模如下:
四大新興產業在本地生產結構中的比重和增加值以及未來推算的簡表
|
現代金融
|
新興產業(不含現代金融)
|
非博彩
傳統產業
|
博彩業
|
|
2019
|
2028
|
2019
|
2028
|
2019
|
2028
|
2019
|
2028
|
比重(%)
|
6.9
|
15
|
1.5
|
15
|
40.4
|
30
|
51.2
|
40
|
產業增加值(億澳門元)
|
299
|
652
|
67
|
652
|
1756
|
1304
|
2225
|
1739
|
新興產業發展的變化也影響澳門就業結構和就業崗位增加。以2015 - 2022年新興產業發展的數據為基礎,並分別選取其中行業增加值最高的四個年份推算,除以該行業就業人口,得到了平均每千人可達到的增加值產值。由此推算出,未來預計約2.4萬人從事澳門現代金融,13.8萬人從事會展文化、高新科技和中醫藥等其他新興產業[2],比現時的1.3萬和1.4萬,增加13.5萬個新職位。
四大新興產業每千人增加值推算簡表(百萬澳門元)
年份
|
2018
|
2019
|
2021
|
2022
|
2028(四年平均)
|
金融業每千人
增加值
|
2664
|
2469
|
2797
|
2747
|
2669
|
年份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8(四年平均)
|
其他新興產業每千人增加值
|
404
|
499
|
504
|
487
|
474
|
就業結構方面,這些新增的工作機會會大量吸納從博彩業和其他非博彩業流出的工人,通過吸納、引進和本地培養,持續改善本地的人才結構。
但現時,澳門新興產業的發展並未取得與經濟復甦同步的發展。新興產業的培育需要更多時間、資金和政策的支持,而在資源分配和政策導向上,特區政府仍需要加大對新興產業的傾斜力度。
此外,內需不足也是制約新興產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新興產業的成長需要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支撐,而澳門本地市場規模有限,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驅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澳門與橫琴的合作被視為重要的戰略節點,但深入推進時遭遇政策障礙,主要包括:
1.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目標與橫琴深合區產業規劃相似,導致澳企在發展地的選擇上存在困惑;
2.橫琴深合區產值歸珠海統計,澳企在橫琴的投資產值對澳門產業多元化的貢獻在統計上存在困難;
3.澳門在人口、福利、青年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存在矛盾,例如鼓勵居民在澳門增加居住人口的同時又建設“澳門新街坊”項目鼓勵居民到橫琴居住,青年創業基金不能出境支持在灣區創業的澳門青年等。
政策衝突和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澳琴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也對兩地的未來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和挑戰。
2023年,橫琴深合區的地區生產總值472.5億元人民幣,但合作區現時因產值不歸澳門統計,澳門政府只能收集有關澳資企業在深合區的經濟活動情況,而不能把相關數字變成經濟多元化的具體成果體現。這使得澳門在評估自身經濟發展和多元化進程時,缺乏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難以制定針對性的政策和戰略。同時,也限制了澳門與橫琴在產業佈局、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協同合作,無法充分發揮兩地的優勢互補作用,對兩地的長遠發展造成了阻礙。
四、推動澳門新興產業在國家戰略中發揮新優勢的建議澳門正處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轉型關鍵時期,這既是發展問題,其本質也是改革問題。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澳門努力嘗試將其生產和生活空間擴展到內地,但其中涉及的影響因素眾多,導致澳琴合作與國家戰略在發展要求的預期上有著較大落差,而適度多元程度也未能分擔社會發展風險。在新的環境下,澳門加快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亦需適時結合國家戰略,積極探索,力求在新興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其具體建議如下:
1.要樹立橫琴對促進澳門產業發展的正確觀念,加強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橫琴的最大使命是能為地域狹小、資源有限的澳門提供土地資源和人才發展的空間,助力產業拓展和多元化,如發展高新技術、中醫藥、現代特色金融等多元產業以降低風險。通過與橫琴合作,澳門能深入融入內地經濟體系,共享機遇和資源,還能結合其旅遊資源與自身產業互補協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深合區實現與澳門產業的深度聯動,澳琴一體化水準大大提升,兩地將逐漸實現數據共享與統計對接,這是一個漸進過程。
2.加快金融支付工具整合,為澳琴一體化提供便捷一站式支付服務: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支付工具的創新與整合成為必然趨勢。但現時內地和澳門的移動電子支付方式雖然多樣但缺乏統一標準,這給兩地居民和企業的跨境支付帶來了不便。例如,不同的支付平台在手續費、匯率換算、安全認證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用戶在選擇支付工具時面臨困惑,也增加了商家的運營成本。建議兩地加強金融監管合作,共同制定統一的支付標準和規範,推動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解決這一問題,將有助於提升澳門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品質,吸引更多內地資金進入澳門,或澳門資金進入橫琴,豐富澳琴金融市場的資金來源。這一舉措將有力推動澳門現代金融的發展,助力澳門經濟多元化。
3.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推動澳門特色金融綠色發展:當前澳門在投融資方面存在渠道相對單一、對傳統金融依賴較大等問題。建議澳門應積極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鼓勵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等創新型債券產品,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環保、可持續發展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設立產業投資基金,聚焦新興產業領域,為科技創新、中醫藥產業升級、康養服務中心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
4.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建議可推動澳門元替代人民幣的部分國際支付職能,以減少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風險:推動澳門元國際化是一個大膽嘗試,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其獨特的貨幣和金融體系具備巨大的潛力,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分階段、有條件,逐步推動澳門元在國際支付中提升其應用率,目的是為了分散人民幣國際化的壓力。按這一提議,澳門幣未來可成為國際區域貨幣,但這超出特區政府能力,特區政府需要和中央政府協調相關工作。例如,澳門幣的發行可能需要納入中央統一管理之下,這雖然可能會導致澳門失去對澳門幣的實際控制力,但未來澳門幣的規模將無數倍大於現狀,澳門也因此可成為澳門幣的金融中心。
5.利用科技手段改革傳統中醫藥產業升級:借助科技手段優化中醫診療技術和中藥零售的商業模式,提高中醫藥在澳門的普及度。例如,引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幫助中醫師更準確地進行診斷;開發中藥線上零售平台,提供便捷的購藥服務,同時結合大數據分析,實現精准行銷和個性化推薦。此外,澳門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中醫治療體驗,如中醫養生功法的虛擬教學等。通過這些舉措,將澳門建設成為集研發、生產、診療、銷售為一體的中醫藥研發與生產中心,推動澳門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貢獻力量。
6.發揮離島醫療綜合體的虹吸效應,將澳門打造成區域康養服務中心:在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開始營運後,建議可開設多個“中醫藥+”聯合門診,促進中西醫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本地中醫藥服務的品質和效率。澳門地域小,在促進人才引進方面有優勢,吸引老中醫師相對香港更容易。澳門可圍繞康養中心定位進行產業鏈佈局,整合醫療、休閒、博彩、觀光、養老、文化旅遊等資源,發展成為區域性乃至世界級的康養服務中心。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屬於中產階級的人口約38億,澳門可建立一個覆蓋數以億計中產階級的康養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升在國際康養領域的影響力。
7.以中醫藥和康養產業為依託,建立全民健康保險體系:澳門的保險業雖然覆蓋範圍廣泛,但現時中醫保險的報銷額度往往不到西醫的十分之一,且政府完善的醫療制度也影響了私家診所經營。建議政府未來建立能覆蓋全澳私家診所及中醫執業人員,設立以中醫藥防病治病為核心的醫療及全民健康保險體系(該體系應特別關注慢性病、老年病、罕見病的預防和治療以及傳染病的防控),為澳門市民提供全方位醫療保障服務。通過合理設置保費和多元化保障內容,確保居民享受優質、全面的醫療服務,包括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療養。
8.完善跨境醫療保險和糾紛處理機制:在澳門醫療旅遊產業發展初期,內地遊客將是主要主體,因此應積極與國內醫療保險機構合作,將澳門的醫療服務納入內地部分跨境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通過協商確定合理的報銷比例和理賠流程,為內地遊客在澳門就醫提供便利和經濟保障。此外,澳門要利用現有的醫療事故法律制度和醫療爭議調解中心,加強與國內機構溝通協作,確保在發生醫療糾紛時能夠及時、公正地解決,保護患者權益,提升遊客對澳門醫療旅遊的信任度和滿意度。隨著產業的發展,再逐步擴大與國際醫療保險機構的合作,吸引更多國際遊客來澳,將澳門逐步打造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醫療旅遊勝地。
結語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和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對澳門意義重大。這不僅是經濟多元化的關鍵舉措,更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積極探索。以新興產業構建新優勢,澳門將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中獨具特色的璀璨明珠,為國家繁榮穩定貢獻澳門力量,開啟澳門發展的嶄新篇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