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本澳會展業界人士撰文指出:澳門會展業的獨特優勢並不在於政府的獎勵補貼,而在於其良好的會展業軟硬件環境;相較於周邊城市,澳門在會展業補貼政策的力度並不突出或許稍顯遜色;澳門會展業雖未能在補貼力度上與周邊城市並駕齊驅,但其獨特的市場化、國際化優勢同樣構成各地客商來澳辦展辦會的強大吸引力;澳門會展業有“三大助力”:首先是“助力經濟多元化”,其次是“助力澳琴一體化”,最後是“助力客源國際化”;澳門政府在會展業市場化、國際化的策略與未來發展上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市場化戰略層面,政府近年來大力倡導“會展+”,並實踐“大會展”理念,深度融合會議、展覽、節慶、賽事及演藝五大元素,實現了從單一活動到綜合業態的全面市場化轉型;通過與會展業界的緊密合作,政府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服務價值,更有效帶動了關聯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澳門政府攜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以“澳琴・會展”品牌亮相國內外會展舞台,創新推廣“一會展兩地”模式,共同吸引並促成更多具有國際潛力的會展項目落戶澳琴區域;澳門國際會議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近年來顯著提升,得益於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提供一站式服務與市場拓展網絡支持的策略;澳門會展業的市場化進程並未停滯,而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通過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全面的統計和分析,澳門會展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而在上月28日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主席余雨生認為:雖然澳門會展業發展20多年,但現尚處於初步起步階段,希望努力先做好“大餅”,當會展行業發展到一定的層級,進而尋求從量變到質變,實現澳門會展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上兩位人士可謂都是目前澳門會展業界的“領軍人物”,但可以看到他們對目前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的看法,可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前一種觀點認為目前澳門會展業不僅“助力經濟多元化”“助力澳琴一體化”“助力客源國際化”,而且“實現了從單一活動到綜合業態的全面市場化轉型”“澳門會展業的市場化進程並未停滯,而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後一種觀點則認為澳門會展業“現尚處於初步起步階段”。這兩種觀點的差異可能主要源於這兩位人士所處的地位或所觀察的角度不同。但這兩種觀點的差異,可能也會影響人們對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的準確認識,從而影響澳門會展業的未來發展。
實際上,客觀而論,近些年澳門會展業進步顯著,尤其是在會展活動的舉辦數量、質量和影響力上,有了明顯的提升。如“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 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等大型會展活動的在澳舉辦,不僅提升了澳門會展業的影響力,也提升了澳門城市形象。日前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來澳旅客人均在澳消費為2260澳門元,其中來澳參加會展活動的旅客的人均在澳消費為4992澳門元,這就顯示會展旅客對澳門經濟的平均貢獻,遠遠超過普通旅客。所以澳門會展業的發展成績及其對澳門整體經濟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
但如果說目前澳門會展業發展情況已比較理想,可能也不符合實際情況。目前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會展業的市場化”,而“會展業的市場化”應該是指會展企業能夠重視“調查和預測”,能夠進行“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選擇”,能夠通過為自己的“目標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來實現自己的利益並謀取更好的發展。去年4月9日余雨生在公開場合指出:會展業發展起步階段,參照各國各地是有扶持的,澳門亦不例外,但這行業在澳發展至今二十年,是時候須從政府“扶持”推進至“自負盈虧”走向市場化。余雨生應該也是在這種涵義上來理解“會展業的市場化”。而在這種“會展業的市場化”上,目前澳門會展業的實際進展還不是很明顯。
“過高”或“過低”看待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都可能難以制訂出能夠“對症下藥”的助推澳門會展業發展的措施,從而影響澳門會展業的未來發展。所以本澳目前需要客觀、準確看待澳門會展業發展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