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嘉賓與參加者合照留念
【本報訊】澳門基金會的“澳門記憶”文史網主辦之“記憶沙龍”公眾講座於週六(27日)開鑼,首兩場講座於澳門教科文中心舉行,由城市規劃師林翊捷主講“水村山郭—水神與祂們的聚落”和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主講“澳門中西式建築的文化涵義”。
林翊捷主講“水村山郭—水神與祂們的聚落”,由人類賴以維生的“水”掀開序幕,雨水、井泉、江河和海洋,不論對航海或農業的民族皆影響深遠,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水虔誠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澳門作為沿海城市,海洋文化深植其中,這個城市多元的宗教信仰中,有不少與水有關的神祇,有多座廟宇的主神屬於“水神”。講者以豐富的地圖和照片,暢談澳門的水神廟宇,探討其建成的時期、所在的位置與座向,以至供奉的神祇,這些細節一方面見證了昔日的海岸線,而不同水神的“神格”,亦反映了不同華人族群的特點。
呂澤強主講“澳門中西式建築的文化涵義”,表示數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為小城留下不少中式與西式建築物。講者以建築師的視角,帶領聽眾讀懂中西建築美學的關鍵字︰從西式建築的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裝飾藝術等建築風格;及至中式建築的各種類型,如竹筒屋、明字屋、西關大屋、騎樓建築等,並細看別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建築構件和裝飾圖案。講座中展示了逾百幀的歷史圖片、建築圖則、與實地照片,猶如一趟澳門歷史建築巡禮。
“記憶沙龍”7月公眾講座在開放報名後不足72小時已額滿,吸引逾百人次參與,講座期間多位聽眾積極提問,氣氛熱絡。澳門基金會活動處黃麗莎處長出席本活動時表示這是“澳門記憶”文史網榮獲《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後首次活動,認為“澳門記憶”以網站為基地,開展多項線上線下活動,以鮮活的方式向市民大眾普及澳門歷史文化,是被國際評審青睞的關鍵因素。並補充說,“澳門記憶”即將迎來五周年,澳基會多年來持續組織本澳文史工作者走進校園及社區舉辦“記憶沙龍”,至今已舉辦113場校園專場、3場大學專場、28場市民公開場及3場社服機構特別場講座,合共147場累計13,100人次參與,讓“記憶沙龍”成為品牌活動。
“記憶沙龍”公眾講座將於本年8月至12月持續舉行,每月皆推出不同主題,有興趣的市民請留意“澳門記憶”的最新動態,除可瀏覽網站(www.macaumemory.mo)外,還可關注“澳門記憶”的Facebook專頁、微信訂閱號、Instagram及YouTube頻道 (ID:MacauMemory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