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月30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聯合體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首展活動上正式成立,首批成員單位隨之亮相,澳門科學館成為首批加入該聯合體的科技場館。同日,由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出品的“科學家地圖”正式上線,匯聚了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以及全國包括澳門科學館在內的287家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豐富資源。公眾只要輕點手機,透過“中國科協之聲”微信公衆號“服務精選”欄目進入“科學家地圖”,便可了解各個場館的地理位置、館藏特徵、精神內核等重要資訊,並使用導航功能輔助前往打卡探館。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聯合體旨在創建科技界博物館資源分享平台,為各成員協同發展提供支撐與服務,整合資源、優化佈局,共同開展藏品徵集、文物保護、展覽策劃、巡展宣傳等聯合行動。聯合體首批成員單位共66家,主要包括在全社會知名度較高的博物館、科技館,以科學家命名的博物館(圖書館、陳列館、故居、紀念館),記錄國家重要科技歷史進程、重要科技任務和重大工程的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弘揚科學家精神基礎較好的全國學會、高等院校,以及科技、文化領域有關出版、傳媒機構。除澳門科學館外,首批成員單位有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壩陵河貴州橋梁科技館、北京大學王選紀念陳列室、北京理工大學、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紀念館、陳建功舊居、鄧稼先先生生平陳列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等。
澳門科學館先後於2022年3月及5月獲中國科協列入“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並於同年底加入中國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該館設有中國科學家精神主題長期展廳,展示中國科學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道路上的百年奮鬥歷程及其中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的科學家精神。該館加入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聯合體後,將持續與聯合體內其他成員交流合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及善用資源,務求以科技與創新的展示形式向公衆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科學家精神的傳承和創新。
澳門科學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逢星期四及農曆年除夕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如欲了解更多活動及資訊,請瀏覽該館網站(www.msc.org.mo)及社交媒體的最新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