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澳門會展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系列文章之三

澳門會展業發展對策研究

2022年12月 1日 第759期     第三版
程海欣

根據王春雷老師的城市會展產業發展系統理論,一個科學的會展產業發展系統,決定了澳門會展產業的發展能否具有可持續性。本文認為,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大背景下,要對澳門會展業的發展對策進行研究,必須以政府政策為著手點。

1.1準確定位

面對來自周邊地區激烈的競爭,澳門會展業因地制宜的準確定位,對可持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會展業作為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先行行業,主動配合城市發展規劃,以發展國際性旅遊作為基礎,推動澳門產業多元化,促使粵港澳合作今後更密切及更深化。

本文認為,會展業的定位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培育品牌會展,展示城市個性。根據澳門微型海島經濟體的特徵,在發展會展業方面澳門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依託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會展+旅遊”等會展業與第三產業多方位結合的發展模式;(2)根據澳門會展業目前的發展特點及地理面積狹小的限制,發展國際性商務會議和中小型、國際性、專業性展覽為主,同時發展獨特的文化節慶事件,打造澳門特色會展業;(3)重視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地位,充分開發大灣區市場,利用與內地市場的“前店後廠”互補模式,揚長避短,攜手共建粵港澳會展灣區。

1.1提高參與便利度

澳門會展業主動提出的“社區導賞計劃”,作者認為通過總結德國紐倫堡市玩具展(玩具製造產業是紐倫堡的支柱產業,其對紐倫堡經濟的重要性相當於博彩業於澳門經濟的重要性)的經驗,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客源和澳門的旅遊產業優勢,澳門的“社區導賞計劃”可突出澳門當地的特色活動、特色餐飲、特色景點,為持有效票的觀眾提供不僅是單一的導賞服務,同時給予觀眾活動期間餐飲、遊覽、購物消費等方面的優惠,不僅可以讓參與者更加深入了解澳門文化,同時拉動社區經濟,使會展活動惠及社區發展。

本文認為,澳門會展業應該和旅遊業開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在政府層面上,會展行業通過旅遊局提供的專業信息和優惠方案,為會展活動參與者提供定製的禮遇服務,例如面向人數眾多或特定的訪澳團體提供更多的線路設計、景點門票優惠等定制化服務。澳門特區政府也應該多提供贊助並協調各方面的資源,盡可能為辦展機構提供給便利及降低成本,善於利用酒店、旅行社、景點等與會展活動相關的配套資源,為會展活動參與者提供一系列的配套服務,提高便利性和滿意度,通過好的口碑促進澳門會展業的發展。

1.2加強會展市場營銷

隨著近年來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內地到澳門舉辦會展的市場不斷擴大,贊助與廣告營銷對澳門會展業中的展覽部分產生正向影響,能為會展業帶來更多的顧客。本文認為,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對內地的會展營銷力度可以有效促進澳門會展業的發展,透過官方網站和Facebook、微信公眾平台等熱門網絡渠道和方式讓更多觀眾更好地了解展會與活動,有利於提升競爭力。在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會展活動的宣傳必須透過網絡平台,建設屬於澳門會展行業的網絡信息平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會展營銷,這樣,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地會展活動到澳門舉辦,也能吸引更多內地觀眾到澳門參加會展活動,同時憑藉會展行業1:9的聯動效應。其次,澳門會展業必須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優勢,通過適當延長會展舉辦活動時間,採用“一展多地”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提升本土會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澳門品牌會展逐步擴大影響力。此外,“一展多地”也可以依據澳門與灣區內其他城市的會展場館建設狀況,發揮各個地區的會展優勢,攜手共建會展大灣區。

2加強會展專業人才管理及培養

針對上文提及的澳門會展專業人才問題,要著眼長遠發展,澳門特區政府及會展行業不僅需要加大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優化會展教育,推動產學配合,增強實踐性及專業性,還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來吸引人才,與大灣區的會展行業協會組成聯盟,開展會展專業人才交流項目,引進專業素質高的會展人才,提高會展人才數量和質量,同時要增加葡語人才數量,配合與“一平台”相關會展及貿易活動的需求,培育充足既穩定的會展人才。而從短期來看,想要快速緩解會展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人才引進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本文認為,行業協會可以針對引進人才制定一套篩選標準,保證引進人才的質量。

在專業人才素質培養方面,本文認為,只有規範會展教育行業,才能保證培訓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在原有培訓項目的基礎上,澳門特區政府還可以通過開展“會展專業人才培訓支援計劃”,支持業界開辦培訓課程,引入更多國際認證培訓課程長期在澳門舉辦,鼓勵會展從業人員參加課程並獲得認證,利用個體素質的不斷優化促進行業的發展,同時可以聯合大灣區內多所高校合作開展會展人才聯合培養項目,採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鼓勵高校和大灣區內會展企業進行合作。同時,放寬對灣區會展專業人才進出澳門的限制,便於深合區專業人才的流動。

3加大本土會展品牌培植力度

對於會展活動參與來說,主題鮮明、運作機制靈活的專業性展會是具吸引力的。因此,要使澳門會展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就離不開提高專業化程度,培育有澳門特色的會展品牌,並使之具有國際影響力。

針對目前澳門的特色會展品牌數量較少、專業程度不高的問題,本文認為,澳門會展業應該在把握世界會展業發展大方向的基礎上,朝著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邁進。澳門會展業應結合自身特點,依託獨特的中葡歷史文化背景,培育有本土特色會展品牌,因地制宜,以會議為主、展覽為輔,不斷推進本土會展品牌的建設,如已經成為澳門會展品牌的MIF;同時,依託渡假村的展覽場地及完善的基礎設施,發展藝術類展覽,提升會展的規模、質量以及效益,如在永利渡假村的“人間樂園”藝術展,美獅美高梅常設藝術展覽等。

本文認為,培育有澳門特色的會展品牌,首要是準確定位。從收集到的會展數據來看,圍繞旅遊、文藝、醫療健康等主題開展的會展數目遠不及金融、教育,但是這些主題的展會恰恰符合目前澳門產業多元化的標準,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甚至能夠通過主題會展活動的舉辦形成市場協同效應,即通過主題會展活動促進文藝、旅遊產業的發展,同時這些活動也將有可能培育成為有澳門特色的品牌展會。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的聚集地,擁有相當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可以充分利用獨特的中葡特色文化資源,調查活動參與者的需求、消費者行為特徵,開展適銷對路的會展活動,並注重開發針對性的休閒娛樂產品及非博彩娛樂項目,提升訪澳商務遊客的滿意度及重複參展意願。根據澳門本土資源及特色,將具有市場潛力的產業與會展業相結合發展,打造具澳門特色的大會格局,同時要與時俱進,善於利用發達的網絡,適度開發線上會展,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線下展覽紛紛延期甚至是取消,2020年廣交會則選擇了開展雲展會,每個展位配備全天候不間斷的單獨直播,為參展商和觀眾建立無障礙溝通渠道。此外,適時開展會展評估系統,不斷提升辦展水平,引導行業和會展公司精心培育品牌展覽會,促進會展業健康發展。

4重視會展行業協會作用

會展行業協會不僅對會展行業發展有監管、協調的作用,還對專業人才進行培訓管理,提高會展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有效解決澳門會展業目前專業人才短缺和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

本文認為,澳門會展業發展要重視行業協會的建設,協會所制定的規則能夠規範行業行為,提高行業水平,同時,行業協會在展會舉辦中不僅是市場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樑,也對參展商和觀眾都有較強的影響力,通過定期學術性講座、研討會的舉辦和會展活動刊物的出版,擴大澳門會展業的社會影響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合發展下,澳門會展行業協會可以更加便捷地與大灣區內地會展行業協會進行合作,共同辦展,推行“一展多地”等有利於澳門乃至大灣區會展業發展的措施。

綜上所述,澳門會展業發展最重要兩點:一是準確定位,結合博彩業及旅遊業的優勢,推動“會展+旅遊”模式,培育具有澳門特色的會展品牌,同時加強會展營銷,擴大澳門會展業的知名度;二是集中力量解決會展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通過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制定合適的方案引進人才解決燃眉之急和分層次進行人才培養來促進可持續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應把握好國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及“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政策,在國家大力支持澳門經濟發展及轉型的條件下,加快促成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把握好自身區位、中葡文化交融等優勢,增強澳門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根據會展業的聯動效應及整合性,澳門會展業應以城市戰略為層面進行規劃,一方面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另一方面使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及國家發展戰略之中,取得不可替代的角色。會展業將持續對澳門各行業的發展及經濟多元化有正面影響,惠及社區及社會的發展。

(本文作者:程海欣,澳門科技大學國際旅遊管理碩士,目前主要從事會展工作,曾參與組織在澳的咖啡休閒活動,對會展管理、認真性休閒、心理幸福感等研究話題感興趣。

 
<<上一篇     << 返回第三版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三版
第四版 第一版 第二版
2022年12月 1日 第759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