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我們一起走過

——民營經濟聚力前行

2018年12月27日 第554期     第三版

【編者按】今年國家迎來了改革開放40週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與澳門會展經濟報,聯合推出反映改革開放40年取得偉大成就及積累的經驗之《我們一起走過》專題系列,本期刊登該系列之《民營經濟聚力前行》及《沉舟側畔千帆過》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說:“在這裏我要再次強調,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寫入了憲法、黨章,這是不會變的,也是不能變的。”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民營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正是一批批民營企業家,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的進步、產品的顛覆,驅動時代發展,引領行業及社會變革。為了探尋民營經濟發展之路,我們走進了民營經濟先發地之一:溫州。而對於溫州的民營經濟當年還有一個專有名詞:“溫州模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溫州模式”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民營企業的集群,形成一個特定的地域性的經濟模式。它還是基於民營企業為主要的市場主體,所形成的一種市場環境。

一個以民營企業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市場環境,在今天聽上去我們不會覺得奇怪。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在“打擊投機倒把”、“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威吼下,“民營”和“個體”的字眼是足以讓人閉嘴的。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的長篇報道,並配發評論員文章《溫州的啟示》。改革的大潮奔湧到來,誰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敢成為第一個弄潮兒?

中國的第一個工商個體戶章華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修澤則認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最先啟動向傳統體制衝擊的是溫州的這些改革者、溫州人民。在那個歷史關頭體現了一種“歷史的主動精神”。中國的第一個工商個體戶章華妹,浙江人。她領得了第一號工商營業執照,而且後來作為非公經濟的突出代表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接見。

溫州市華妹服裝輔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章華妹是 “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她對採訪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記者坦言了自己當時領取執照的過程,她說“因為工商所同志過來說,可以申請個體營業執照,當時我就第一時間告訴我老爸,可以領一個可以做生意的執照,我爸說那麼你直接去,他有政策肯定會給你們做的。我只是這樣想,如果有營業執照,肯定我們做生意會不要偷偷摸摸。不要看小小一個鈕扣,紐扣也是很深度的,跟我們各個行業是一樣的。

上世紀80年代初,和章華妹一樣做著有深度小生意的,還有距離溫州1200多公里之外的廣東中山古鎮海洲的歐炳文。而廣東中山市照明行業協會會長、華藝集團創始人,歐炳文對此也對記者說:“我們古鎮的燈飾開始崛起應該在81和82年,已經開始做了。為什麼呢?那個時候很多海洲(人)開放,比我們活躍些,鎮辦企業很多已經轉型到做小電器、燈飾。所以我們那個時候有一個民謠:中國有溫州,廣東有海洲。等於說,廣東海洲已經學溫州一樣,有很多小電器,比較開放一點。

“八八戰略”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常修澤指出,當年習近平同志主持浙江省委工作的時候,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八八戰略”。第一條就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它這裏面的人有一種超越精神,對經濟的影響首先是對經濟主體的影響,就對人的影響,它使人變得有能動性,有創新性,有超越能力。

南存輝,正泰集團總經理,他從昔日柳市一個小小的修鞋匠,到連續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演繹的就是一部傳奇。他認為正泰發展的過程也是溫州模式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提升、不斷發展的一個過程。從小到大的一個過程,從原來的不完善到成熟,再完善起來。

改革開放40年,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實現由“簡單勞動”向“資本技術”要素結構轉型;人口產業結構也從“低效分散”向“高效集聚”轉型。這其中,政府起了很大的引領作用,引領著溫州小微企業向著更健康的方向前進。

對此溫州市平陽縣經濟和信息化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志平深有體會,他說: “我們在2010年左右,整個溫州實行了城市更新,導致了小企業、微型企業失去了生存的空間,整個溫州地區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思考這個小微園的建設。小不是問題,低、散、亂才是問題,所以我們小微園就是要保障小型優質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這個是我們小微園建設的初衷。”

政府引導,放下官架子,服務並管理小微企業,解決了阻礙小微企業發展的低散亂的弊病,幫助小微企業提高效益、升級換代。2011年後溫州民營企業日子艱難,“敢為天下先”的溫商“創二代”,在歷經市場錘煉之後,在低調探索中悄然轉型。

報喜鳥集團副總裁認為,為企業自身角度來講,改造也好,轉型升級也好,總要走出一條路子。報喜鳥它一直以來很專注於自己的這個服裝的行業和產業。

邱成奎面對報喜鳥集團智能私人訂制流水線,向記者介紹生產流程,而該企業的職工也介紹了操作過程,他說:“我們的整體生產過程是從客戶下單的那一刻開始的,我們會有量體師上門進行量體服務,一般是在72小時之內上門的。將客戶的數據錄入到系統之後,就到達了我們技術中心的部門。我們有CAD的一個版形的智能排版

“敢為天下先” 打造了“新的民營經濟模式”

“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企業家們,在鞏固“溫州模式”的基礎上,打造了“新的民營經濟模式”。如凱恩斯所說“是理念而非既得利益,是成功的關鍵”。“溫州發展的輝煌篇章——華峰集團”總裁林建一認為,溫州民營經濟的魂在深厚積澱的甌越文化中。並指出,溫州為什麼能夠創新呢,它有一個歷史的傳承,因為永嘉學派就是這樣的一部指導思想——義利並舉,適公主義。當時他們取這個名稱“華峰”,能夠把企業做到中國的最高點,也就是中華之峰。2006年在溫州上市了第一家“華峰氨綸”,在行業裏面是第一家。但是更主要的是想使中國的民族品牌能在國際市場,有它的一席之地。

當年靠著“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的個體戶,探索出一條中國民營經濟發展之路,實現自我蛻變、自我革新。對此溫州市社科聯主席潘忠強有很高的評價,他說:“實際上溫州人是走出去的一個群體,是一個創業創新的群體,在國外在國內,我們差不多有260來萬人創新創業。譬如說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溫州人集聚了38萬,而在國內將近200來萬人在創新創業,溫州人創新創業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現象,我們可以把它提煉為市場化、民營化和信息化,推動區域城市化、工業化和國際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基本經濟制度方面,在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社會實踐當中,確實發揮了顯著成效。所以現在我們還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我想也是我們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功,值得特別總結的經驗之一。“”

改革開放40年,民營企業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作出新的貢獻。習近平主席多次給中國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加油鼓勁,對於中國民營企業來說,不僅是政治上的信任、政策上的支持,也是未來發展、持續創新的動力。未來,中國的民營經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下一篇>>     << 返回第三版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三版
第四版 第一版 第二版
2018年12月27日 第554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2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2,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