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二〇一九年之前」出版報紙 及 實時發佈之即時資訊
 
 
美高梅展紫檀雕刻老北京

工匠冀更多年青人傳承傳統文化

2014年12月30日    即時資訊

【本報訊】澳門美高梅於20141120日至2015322日假展藝空間舉辦“老北京城紫檀雕刻展—天造地設”,展出北京兩大地標—天壇祈年殿和“外城七門”之首永定樓城門的微縮景觀。參與雕刻的工匠稱,今次展覽的兩大主題作品之一的“天壇祈年殿”是由近四百個工匠雕刻了5年完成,另一作品“永定樓”則由逾百位工匠雕刻了2年完成,又鼓勵更多年青人將中國的傳統文化—雕刻技藝傳承下去。

參與雕刻兩大作品的兩位工匠王英起與高金河接受訪問時表示,今次展示的兩幅作品,參與了天壇祈年殿的柱頭、噴水的龍頭以及臺階上的雲龍紋團的雕刻,以及永定門屋脊上的龍頭和獸頭部分。他們認為,最難製作的是天壇祈年殿臺階上的雲龍紋圖案,因為這是圖案立體性較強,層次非常多,而且非常細,對於雕刻技術的要求亦是很高。來自河北省淶水縣的王英起已經50歲了,從事木雕及紫檀雕刻31年。他稱,由“中國紫檀大王”陳麗華所帶領的北京的紫檀雕刻工廠裡,有300多位雕刻師,向他們這樣年齡的雕刻師傅占5成,超過60歲的占1成,而新入行的年青人亦占了4成之多。王英起在採訪中多次提到“傳統文化不能丟,我們必須傳承下去,還要鼓勵愈來愈多的年青人傳承下去。”

問及會否擔心現時很多年青人沒有耐心學習這門“枯燥且慢吞吞”的手藝?王英起稱,紫檀雕藝確實需要一個人的耐心與毅力,對藝術的審美要求也高,但他們一直堅持著培養年青的雕刻師,希望有更多的年青人瞭解這項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手工技藝,熱愛這門手藝,把中國的紫檀雕刻保留和傳承下去。

與王英起是同鄉的高金河也已經從事木雕及雕刻26年,而經他手出師的徒弟已經有近20個。他稱,18歲那年便跟一個當地的老師傅學習,在他們鄉下有許多木雕工廠,當地的人世世代代做這行,於是他在父輩的薰陶下,也把這一手藝傳承了下來。“手工藝行業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提高真實的造詣,並且會因此越來越愛這一行業。希望更多的年青人有心把它們傳承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 返回即時資訊
 

 

新聞出版局登記編號 336號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之法律有效刊物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2022年12月29日 第763期 共4版
 



澳門會展經濟報  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0 macaucee.com.mo,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0E第一國際商業中心1005室 

Add︰No. 600E, AV. Dr. Rodrigo Rodrigues, Edif. Firs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Room 1005, Macao

   電話 Tel︰8532870 5239        傳真 Fax︰8532870 5548       Email︰macaucee@yahoo.com.hk

web site traff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