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就“內地會展業的‘新常態’與澳門會展業的新商機”為主題進行了演講,袁再青稱,中國的會展經濟已經進入了溫和增長的“新常態”時期,指出澳門會展業發展具備表示,政策、區域、產業以及人文等發展優勢,並為內地與澳門會展業發展新商機提出了7點建議。袁再青認為,澳門應利用好舉辦國際會議優勢條件,結合內地的會議資源,加強與國際有關會議主辦方的聯繫,積極申辦高端會議活動,把澳門打造成為國際會議大都市。
內地進入“新常態”時期
袁再青表示,中國會展經濟已經告別了過去十多年超常態的告訴發展時期,進入了溫和增長的“新常態”時期。它主要的標誌,就是展會數量和規模的增長,從兩位數的增長,轉變為個位數的增長。據統計,2013年中國內地共舉辦各類展覽7319場,同比增長1.8%;展覽面積達到9391平方米,同比增長4.5%。
中國內地會展業進入“新常態”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特徵:第一,會展業的數量、規模在持續增長,但發展速度比較溫和。第二,各級政府對會展業繼續給予支持,但政府的角色正在轉變;第三,會展業發展正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第四,會展業市場化步伐加快,轉型升級為新的發展動力;在政府主辦的會展活動向市場化轉型的同時,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主辦的會展活動,出現了強者恒強的局面。第五,中國會展業的行業建設,正在逐步加強;第六,科技助推會展業發展,綠色環保成為新時尚;第七,會展人才備受關注,會展教育風生水起。截至2013年底,內地共有220所大專院校設有會展專業或方向,在校學生達到1.3萬人;十年來已經畢業的會展專業或方向的畢業生近5萬人,累積出版各類教材近500種。
為合作新商機提7建議
袁再青表示,澳門會展業具有政策、區域、產業以及人文等發展優勢,澳門應該著力利用好目前的優勢,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發掘澳門與內地乃至世界各地會展業合作的新商機。袁再青為內地與澳門會展業合作新商機提出了7個建議。
一、充分利用已有的經貿合作平臺,拓展會展業商機;二、深化會展業合作,實現“遠交近融、互補合作、共同發展”;三、利用優勢,打造國際會議大都市;四、探討建立“內地與澳門會展業協調機制”;五、加強會展業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溝通;六、加強學術合作與交流;七、開展人才隊伍建設的合作。
袁再青認為,澳門可以做你發展會議產業以及節慶產業、建立旅遊和有關賽事活動。利用澳門舉辦國際會議優勢條件,結合內地的會議資源,加強與國際有關會議主辦方的聯繫,積極申辦高端會議活動、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打造澳門成為國際會議大都市。他又提到,澳門特區政府提出“遠交近融、互補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思路,為澳門會展業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澳門會展業的區域發展可以立足於“3個面向”:面向祖國(包括珠三角和粵港澳)、面向東亞(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面向世界(特別是葡語國家)。
|